第426章 資本跟著戰爭紅利走(1 / 3)

雖然沒有滅掉滿清,但是金州軍已經占領了一塊大大的新地盤,這是一件非常振奮人心的事情。

所有與金州軍利益相關的人都渴望著金州軍的強盛,希望分享金州軍擴張帶來的紅利。

對於這些新占的地盤會不會重新被滿清奪回去,金州軍上下所有人都相信隻要是金州軍吃下去的地盤,絕對不會吐出來,這是金州軍這些年用彪悍的戰績證明過了的。

這次占的地盤太大了,如果不加以利用,就和荒地沒有什麼區別了。所以金州軍對海州一帶的土地放開了口子,允許大家族、商會、有錢人大量購買,起步兩千畝,沒有上限。

金州軍一直對土地買賣控製得非常嚴格,為的就是安置流民並防止一些有錢有勢的人做大。這次放開遼東一帶限購的口子,是因為土地麵積足夠了,不用再謹小慎微。

另外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魯若麟希望利用民間勢力幫忙金州軍移民。

別以外金州軍大量出售土地那些大家族、大商人就一定占了便宜,這些地不管你種不種,都是要交稅的。

雖然有三年的免稅期,但是三年之後就會開始收稅,如果荒著不種,每年光是賦稅就是一筆沉重的負擔。

金州軍又不像大明本土,多的是無地的農民,隻要有地不怕沒人種。金州軍這裏人人有田,或者有比較固定的工作,誰願意去租種別人的田地被別人剝削?

所以即使有錢買下大片的土地,也要考慮能不能找到足夠的人手來種。

為了激勵這些民間勢力幫忙移民,金州軍給予了他們一定的政策扶持。

由這些民間勢力移民過來的,漢人必須在他們的農莊工作三年,其他民族的則必須工作五年。

當然這三五年也不是無償的工作,還是有相應報酬的,金州軍也會定期檢查,避免這些人淪為這些大資本家的奴隸。

三、五年後,這些人可以自由選擇是繼續留下來,還是向金州軍申請分田成為自耕農。

所以這些資本家的壓力也很大的,要是對那些合同工不好,三五年之後會走得一幹二淨,遭遇現實版的用工荒。

資本從來都是充滿冒險精神的,在金州軍剛剛頒布新的土地政策,各個商會與公司就開始行動起來。

當初由北方的破落家族成立的金州軍第一家公司——旅順隆興旺公司,就緊急召開了公司高層會議。

“都督府的新政策想必大家都知道了,這次請大家過來就是要議一議,我們要不要出手。”董事長郭懷仁首先為會議定了調子。

當初郭懷仁等人聽從了魯若麟的建議,第一個吃螃蟹開設了公司,在眾多南方大家族、大商號的激烈競爭中生存下來了。並且發展非常迅速,如今在金州軍的商界中已經有了一定的影響力。那些參與組建公司的家族更是賺得盆滿缽滿,整體實力比起在大明時已經有了質的飛躍。

嚐到了甜頭的隆興旺公司股東們現在對金州軍完全是死心塌地,是金州軍堅定的支持者。不說當初金州軍將他們從韃子手中救出來,僅僅是金州軍良好的生活和經營環境,就使得他們再也不想回到大明去了。

不光是他們這些人,隨著北方越來越亂,稍微有點能力的家族都在考慮遷移的事情。這兩年主動移民到遼南的北方大族越來越多,其中不乏一些有子弟在朝中為官的。

春江水暖鴨先知,這些在朝中為官的人更加清楚朝廷目前的境況,說實話隻要是稍微有些頭腦的人都不太看好。

這個時候為自己的家族尋找一條後路就非常重要了。

原本沒有戰亂的江南是非常好的選擇,不過現在有了金州軍這個更好的落腳地,那些北方家族開始紛紛將遷移地點選在了遼南。

畢竟江南的利益早就被那些大家族和勳貴們瓜分完畢,外人很難插進去。而且江南人非常排外,北方人遷移過去很難融入當地的主流階層。

相反,金州軍非常的開放,對所有人一視同仁。更關鍵的是金州軍的官府治理非常高效,也更加公平、公正,這對那些新家族來說尤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