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8章 終於要對鯨魚下手了(1 / 3)

魯若麟在金州軍的威望和號召力自然是不用多講了,幾乎被神化了。

放眼周邊國家和地區,能夠像金州軍這樣全麵發展的一個都沒有。特別是金州軍在飛速發展的同時,並不是一味的窮兵黷武,民生方麵同樣做得非常好。可以說金州軍百姓的生活完全領先了周邊國家一個時代,所以老百姓的支持度非常高。

收到魯若麟的命令,文宣司馬上就開動起來,一時間遼南、濟州島等地開始陸續出現各種說書人、戲班子,一些醒目的標語也開始出現在大街小巷,全麵宣傳官府收集糧食的消息。

“節約糧食、支援北伐”

“省下一個饃,救下一條命”

“救助同胞、節約做起”

“同舟共濟、出錢出糧”

“遼東是金州軍的未來”

……

得益於金州軍這些年不遺餘力的在教育上投入,百姓的識字率有了很大的提高,很快這場提倡節約的運動就傳播得人盡皆知,並得到了金州軍上下的熱烈回應。

金州軍的民眾們真正過上好日子也沒幾年,以前也是從苦難中走過來的。對於遼東那些難民的境遇他們更是感同身受,也願意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給予幫助。

特別是魯若麟以身作則,高調宣布帶頭縮衣節食,金州軍的官員們自然不能落後,紛紛響應。

有了上層帶頭,這場運作實施起來也更有說服力,不管是否真心實意,金州軍各階層都參與到了這場節約糧食、支援北伐的運動中來。

也許是因為大家都餓怕了,普通老百姓家中都習慣儲藏大量糧食以備不時之需。現在為了響應金州軍的號召,這些百姓紛紛將家裏的儲糧拿出來一部分賣給金州軍,用來支援北伐。

是賣,而不是無償捐給金州軍。

人心是複雜的,如果是無償捐給金州軍魯若麟怕大部分老百姓舍不得。即使捐,量也會很小。幹脆用買的方式來收集百姓手裏的糧食,這樣大多數人出於大環境的影響,就願意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拿出自己的糧食了。

何況金州軍目前缺的不是錢,而是糧食的來源渠道,能夠用錢買到糧食已經非常不容易了。

一家的糧食不多,但是千家萬戶聚集起來效果就非常可觀了。

這些天金州軍境內最熱鬧的情形就是大批百姓排隊到金州軍的指定收購點賣糧食,這些百姓要麼挎著籃子,要麼背著口袋,甚至有一些推著小車前來賣糧食。

這些百姓基本都是收購點周圍的居民,相互之間認識的不少,碰到一起免不了就要聊幾句。

“老張,你家裏的糧食不少啊,看不出來啊。”

“嘿嘿,餓怕了,就存得多了點。”

“你一下子賣這麼多,就不怕以後沒吃的了?”

“不怕,這次不過是來的人多了點所以官府有點不湊手,要不了多久就能緩過來的。”

“這倒是,咱們金州軍再困難也沒餓死過人。聽說日本那邊的糧食已經在路上了,有上百萬石咧。”

“這算什麼,安南知道嗎?離著我們有上萬裏,那邊都有糧食往我們這邊運,而且都是上好的稻米,香著呢,就是價格有點貴。”

“你吃過?”

“有幸吃過一次,至今都難忘啊。”

……

聊著聊著就歪樓了,不過也可以看出大家對金州軍的這場糧食危機並不是太擔心,這是金州軍長期用心經營下來的最好體現。

百姓對金州軍非常信任,對金州軍的行動和指示也非常配合,這也是一個政權能夠高效運轉的基礎。

除了普通的百姓,那些有錢人、公司、商戶賣的更多,很快就收到了很多糧食。

這些城市裏的居民還是小頭,大頭還是在金州軍的農村,那裏的百姓存糧更多。

因為金州軍的稅賦比較低,在農村種地並不用上交太多糧食。加上金州軍鼓勵農村開展副業,或者利用農閑時出去打工,農民手裏偶爾會有一些閑錢,日常的生活用品並不用全都拿糧食去換取,所以餘糧是比較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