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6章 遼海路工程(1 / 3)

皇太極去世,多爾袞即位的消息很快就傳到了旅順和京師,兩邊的反應大相徑庭。

金州軍上下對於敵人的首領去世,自然是興高采烈、歡天喜地的。特別是那些曾經做過滿清奴隸的金州軍百姓,四處奔走相告,訴說著心中的暢快與喜悅。

在他們看來,雖然皇太極不是他們直接的主子,但絕對是滿清最大的奴隸頭子,滿清邪惡政權的化身,他們受到的苦難都可以算到皇太極身上。現在皇太極死了,自然是一件大快人心的事情。

雖然皇太極不是被金州軍打死的,但是這並不妨礙金州軍的百姓們將這份功勞算到北伐將士們身上。甚至民間多有傳聞,皇太極是被金州軍強大的攻勢活活嚇死的。

當然這種傳聞在有識之士看來完全就是個笑話,不過百姓們樂意傳,也樂意聽,更樂意信。所以“皇太極是被金州軍嚇死的”這個傳聞在金州軍流傳甚廣,甚至成為皇太極死因的唯一解釋。誰要是敢和百姓們爭辯反駁,就做好被噴成翔的準備吧。

金州軍對於這個情況當然樂見其成,既不推波助瀾,也不發聲辟謠,就當是提高百姓們的自信心吧。

金州軍內部也有人建議趁著滿清皇位交替的時候出兵北上,滅掉滿清,但是最終這個建議還是被魯若麟和參謀司否決了。

不說金州軍北上可能會促使滿清更加團結,大大縮短多爾袞鞏固帝位的時間。單是接收滿清龐大的地盤和人口,以金州軍現在的情況也是有心無力。

兵法上素來有哀兵必勝的說法,可見此時出兵並不是一個太好的時機,魯若麟寧願再等一等,等到把握更大的時候再出手。

朝廷那邊得到皇太極去世的消息時,心態非常複雜。

既為這個曾經給大明造成巨大傷害的對手死掉感到高興,覺得老天爺還是開眼的,終於收走了這個惡魔。同時又擔心皇太極的死亡會影響雙方的議和,這次議和不光對滿清非常重要,對大明同樣意義重大。

要是大明這個時候對皇太極的去世表現得太過興奮,會不會讓滿清覺得大明太缺乏誠意了?

正是出於這種複雜的心理,朝廷在皇太極去世的事情上並沒有大肆宣揚,基本上是低調處理。

同時為了展示自己的大國風範,適度的向滿清示一下好,以及崇禎心底那一抹對於皇太極去世的兔死狐悲之感,朝廷還向滿清派遣了吊喪人員。

畢竟皇太極和崇禎的身份是相同的,都是皇帝。哪怕朝廷從來沒有承認過,也無法改變這個事實。

朝廷派出的吊喪副使是禮部的一位郎中,而正使則是薊遼總督洪承疇。

朝廷之所以這樣安排,也是想借這個機會與多爾袞接觸,為今後的合作進行協商。

這邊洪承疇還在前往盛京的路上,嶽托已經進入了海州城。

嶽托一行被保護得非常嚴密,一些比較敏感的地方負責護送嶽托的金州軍騎兵寧可繞路也不會帶嶽托經過,不過即便如此還是讓嶽托看出了不少東西。

對於海洲城,嶽托是再熟悉不過了。

當初為了守城,嶽托詳細了解過海州城的所有情況。大到城防設施,小到每一條街道、每一棟房屋,嶽托不敢說全都清楚,至少知道個八九分。

但是再次以使者的身份進入海洲城,嶽托發現短短一兩個月的時間,海州城已經大變模樣。

曾經因為戰鬥被毀壞的城牆已經基本修複,城內倒塌的房舍也清理幹淨,崎嶇不平的路麵也重新夯實了。

因為天氣的原因,遼東的寒冬即將到來,海洲城的建設暫時停止了。否則以金州軍的建設能力,海洲城絕對不會停留在這個階段。

這還隻是次要的,最主要的變化就是曾經人煙稀少的海州城裏現在密密麻麻的全是人。在嶽托穿行而過的主幹道上,因為是海洲城的商業中軸線,所以雖然天氣寒冷,但是街麵上熙熙攘攘的都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