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0章 洪承疇和多爾袞(2 / 3)

不過世事變化無常,麵對不斷壯大的金州軍,內心極度惶恐的朝廷不得不放下與韃子的世仇,暫時聯合起來抵抗金州軍的壓力。

洪承疇經常想,要是金州軍是朝廷的兵馬,魯若麟對朝廷唯命是從該有多好。那樣的話別說韃子了,中原那些叛賊隻怕也掀不起什麼風浪。

可惜以洪承疇對魯若麟的了解,心高氣傲的他對朝廷表麵恭敬,其實內心裏是非常瞧不起的。

當然,魯若麟也有瞧不起的本錢。不說實力強悍的金州軍,僅僅是魯若麟牧民理政、治國生財的本事,就足夠甩朝廷那些大人們幾條街了。

洪承疇一直擔心,要是朝廷還不能將內政理順,按照金州軍的發展速度,搞不好哪天就要改天換地了。

而且這個時間絕對不會太長,至少洪承疇相信在有生之年很有可能看到。

“金州軍啊,確實是個麻煩。”徐天佐符合道。

雖然現在朝廷與金州軍的關係不太好,但是比起滿清,徐天佐還是喜歡金州軍更多一點。

不說同為漢人苗裔,至少金州軍還沒有做出什麼公開違背朝廷旨意的事情,反而為朝廷做了不少好事。如果不是因為實力太強終於引起了朝廷和皇帝的忌憚,說不得大家都想抱一抱這個大粗腿呢。

對於像徐天佐這樣的官員來說,家族和個人永遠是第一位的,朝廷和國家無非是讓他飛黃騰達的一個平台而已。真要是改朝換代,隻要不是運氣太背,像他這樣的官員說不定還能繼續享有富貴。

徐天佐不過是一個打工仔,朱老板不行了就換個魯老板,說不定還能高升呢?

要說有可能替代朱明的勢力中,大家對金州軍的印象是最好的。雖然魯若麟有輕視文人的毛病,但是魯若麟守信用、講規矩,這點比那些反賊們強太多了。

大家嘴上不說,但是對於魯若麟的治國能力還是非常佩服的,這點李自成那樣的反賊拍馬也趕不上。

文官怕亂世,這個可不是隨便說說的。華夏史書上曆次改朝換代哪個不是經曆了腥風血雨,前朝權貴能夠得善終的又能有幾個?所以在亂世之中能夠為家族後代尋一方樂土就更加難能可貴了。

隨著金州軍北伐獲勝,世人對金州軍的前途更加看好,一些敏銳的世家大族開始為自家尋找退路,紛紛將家族子弟和產業向金州軍轉移。既有狡兔三窟的策略,暗中又何嚐不是抱有提前投資的想法。

徐天佐家族就是這個情況。

徐家已經偷偷把徐天佐的兩個兒子,以及一個弟弟送到了遼南,為家族建立一個新的基地。

從目前來看,進展還不錯,徐家已經在遼南初步站穩了腳跟。所以徐天佐內心深處對金州軍是非常有好感的。

“一旦與韃子議和成功,朝廷就會調我南下剿匪,希望這段時間金州軍能夠安分守己,為朝廷恢複元氣爭取一點時間。”洪承疇隻能希望魯若麟能夠繼續隱忍下去,給大明一點喘息的機會。

“金州軍想要消化掉新占的地盤,起碼也要個一年半載的。隻要大人盡快平定中原匪亂,金州軍就不敢輕舉妄動。”徐天佐也是有幾把刷子的,不全是酒囊飯袋。

“但願如此吧。”洪承疇言不由衷的說道。

平定叛亂後回師就能震懾住金州軍?別搞笑了。即使是關寧軍現在滿員齊編,洪承疇也沒有自信可以擋住金州軍的進攻。

這幾年洪承疇從來沒有放棄過對金州軍情報的收集,雖然很少有絕密情報,但是一些基本的情報還是可以收集到不少的。

所謂無畏源自於無知,知道的越多,洪承疇對金州軍越恐懼。

也就是魯若麟穩紮穩打慣了,否則以金州軍的實力,造反攻陷京師完全可以輕鬆做到。

魯若麟不這樣做,在有識之士看來,肯定是所圖甚大。

以魯若麟現在的權勢和地位,以及滔天的財富,除了那個最高的位置,還有什麼能夠值得他花費這麼大的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