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5章 為德王報仇(1 / 3)

當崇禎和朝臣們正在為局勢焦頭爛額的時候,魯若麟的請戰書終於到了朝廷,崇禎和朝廷的反應果然如最初預想的那樣,委婉拒絕了魯若麟的請求。

不拒絕不行啊,三十萬大軍真到了中原,崇禎都懷疑魯若麟是準備打李自成還是要改朝換代了。

當然也有人懷疑魯若麟根本就沒有三十萬大軍,完全是虛張聲勢。不過真正的明白人清楚,以金州軍的人力、物力,真要爆兵,湊齊三十萬應該不是什麼難事。

現在朝廷還沒有完全絕望,李自成的勢力還隻局限於河南、陝西、湖廣一帶,山西、河北、山東還在朝廷手裏,京師的外圍屏障還在,隻要抵抗得力,京師也不是沒有可能保住。

想當初韃子幾次進攻京師,不也沒能把京師城怎麼樣,大家認為京師還是有一戰之力的。

正是基於這樣的判斷,崇禎和朝臣們才拒絕了魯若麟的要求。不到絕境,朝廷是不會放金州軍進入大明本土的。

隻是崇禎和朝臣們低估了洪承疇戰敗的影響,北方局勢的崩壞速度之快也遠遠超出了世人的想象。

在很短的時間內,山西、河北、山東的官軍開始出現不穩的跡象,投靠李自成的苗頭已經非常明顯。

麵對韃子的時候,這些地方官員和軍隊投降的話會有很多顧慮,不但要擔心自己的前程和性命,還要背負可能遺臭萬年的心理壓力,所以整體上還是以抵抗居多。

但是麵對李自成的時候,這些官員和軍隊的心理壓力就要小得多了。

良禽擇木而棲,既然老朱家不行了,那到老李家底下混飯吃也是個不錯的選擇。大家都是漢人,不用背負太多的罵名,說不定還能夠混個開國元勳呢。

牆倒眾人推說的就是眼前的情況,李自成的大軍一路從山西、河北向京師進軍,沿途的城池、關隘幾乎是聞風而降。李自成不但沒有任何損耗,反而實力愈發強大了。

就連大順軍偏師進攻的山東,也在大勢之下接連投降了大順軍,轉眼間就換了顏色。山東總兵劉澤清更是率領麾下兵馬直接投靠了李自成,被李自成封為東安侯,領命平定山東。

劉澤清的叛變使得漕運徹底斷絕,京師的錢糧物資完全靠海運支撐,局麵進一步惡化。

不僅如此,劉澤清還在山東境內大肆殘殺權貴,搶奪他們的錢財。多災多難的德王好不容易重建了德王府,卻在這場叛亂中被劉澤清殺掉了。

德王一家被殺,隻有弟弟朱由櫟意外逃得性命,跑到兗州投靠了魯王朱以派。隻是現在魯王自身難保,自己都在惶恐不安之中,哪裏有餘力管朱由櫟。

“王爺,李逆和劉賊就要殺過來了,你說我們該怎麼辦?”朱由櫟一臉惶恐的說道。

魯王朱以派臉色蒼白,一副束手無策的樣子,完全沒有了以往的風度和氣派。

“是啊,我們該怎麼辦?要是兗州城破,我們這一家老小焉有命在!”說著說著朱以派痛哭起來。

不管是清軍還是起義軍,對明朝的那些王爺都是非常痛恨的,一旦被抓住,沒有一個能活下來。

老朱家把這些藩王當豬一樣養,這些藩王除了拚命斂財就是禍害地方,基本上很少有名聲好的。

這樣的藩王雖然讓朝廷放心了,但是也為朝廷增添了巨大的負擔,以及數不盡的壞名聲。

大明衰敗甚至滅亡,這些藩王們在其中也是“居功至偉”的。

朱以派聯想到那些被抓藩王的下場,越想越害怕,嚇得渾身顫抖起來。

這個時候,朱以派的弟弟朱以海出聲了:“王兄,此時不是哭泣的時候,還要趕緊想辦法尋找出路。”

“王弟可有什麼辦法?”朱以派止住哭泣,麵帶期冀的看著朱以海。

朱以海在曆史上曾繼承魯王爵位,並一直抗清到底,最後死在了金門,也算是一個人物了。

朱以海沒有回複朱以派,而是看向了朱由櫟。

“現在朝廷是指望不上了,現在唯一能夠救我們的隻有金州軍。由櫟兄,你的侄女婿不是金州軍的大將嗎?何不向他求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