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5章 京城破了(1 / 3)

在孫什拿下青州的時候,北方也正發生著影響天下局勢的大事情。

李自成突破山西,北上京師了。

李自成一路可謂勢如破竹,沿途的官兵不是投降就是逃跑,李自成的實力非但沒有削弱,反而越打越強了。

眼前的狀況也徹底打破了崇禎和朝中大臣們的幻想,現在唯一的希望就是死守北京城。

此時的北京城也不是沒有一絲勝算,這裏不但有崇禎編練的幾萬新軍,還有在河南戰敗的關寧軍,以及部分滿清騎兵。按照賬麵實力,真打起來鹿死誰手尤未可知。

可惜戰爭並不是看紙上的數字,影響戰爭的因素實在太多了,其中最重要的兩條就是士氣以及民心所向,偏偏這兩點都不在朝廷身上。

隨著李自成離京城越來越近,京師裏的氣氛愈發緊張詭異起來。

凡是清醒的人都知道,現在的京師非常危險,最好的辦法就是離開。大明並不是沒有翻盤的希望,至少江南還在,朝廷完全可以去江南東山再起。

不管是出於皇帝的安全,還是方便自己逃命,不少大臣都提出要南遷。但是崇禎太好麵子了,覺得被李自成逼得連京城都丟了,實在是太沒麵子了,所以遲遲不肯下定決心。

為此,大臣們提出要把崇禎“綁”到江南去,好給崇禎台階下,崇禎也有了點半推半就的意思。

偏偏這個時候有人站出來出風頭,兵科給事中光時亨告訴崇禎一定不能逃走,現在天下人都在等著皇帝表態,如果現在皇帝倉皇逃走,置祖宗基業不夠,那就會失去民心,成為天下人的笑柄。

好麵子的崇禎皇帝再一次被擠兌得騎虎難下,不得不硬著頭皮留下來。

當然,這都是些表麵文章,真正阻礙南遷的勢力有很多。文官、宦官、勳貴、軍隊,他們的根基都在北京,冒然跑到江南去,他們還能有現在的權利嗎?

加上皇帝搬家從來都不是一個容易的事情,起碼是十幾萬人的規模,更是要帶上數不清的財物,絕對不是一件輕鬆的事情。

還有那些權貴們,他們的財富全在北京城,想要一下子搬走是絕對不可能的。所以對於南遷,這些既得利益者是非常反對的,那些跳出來反對的官員們不過是他們指使的棋子。

何況這些權貴們心裏未必沒有一絲僥幸,真要是城破了,大不了到時候投降李自成,說不定還可以在新朝再找份差事。

畢竟無論是誰坐了天下,都少不了需要讀書人來幫他治理,這也是那些文官們的底氣所在。

可惜並不是每個開國皇帝都是朱元璋,李自成攻陷京師之後的舉動讓他們知道什麼是追悔莫及。

麵對李自成的大軍,崇禎對周圍的所有將領發出了勤王令。關寧軍、宣府軍,隻要是還有戰鬥力的部隊都沒有放過。

隻是這一次,麵對崇禎的勤王令,這些邊關將領們的表現就沒有那麼積極了。並不是說他們不奉詔,隻是來的速度有點慢,至於能不能趕上與李自成的大戰就看情況了。

朝廷並不想困守京城,不斷的派出軍隊防守關隘,希望能夠阻敵於城外。

可惜理想很豐滿,現實很殘酷。派出去的軍隊非但沒有打擊到李自成,反而大部分都倒戈了,可謂偷雞不成蝕把米,使得朝廷再也不敢派兵馬出去了。

李自成的大軍暢通無阻的逼近京師,天下的目光全都集中在了那裏。

身在遼南的魯若麟終於收到了朝廷的勤王詔書,到了這個時候,朝廷再也顧不得對魯若麟的忌憚了,先把小命保住再說。

而且為了催促魯若麟盡快出兵,來的還是老朋友陳新甲。

“興漢,此乃大明生死存亡之際,還請以大局為重,盡快發兵救援,否則大事晚矣。”陳新甲一臉疲憊,一到遼南還來不及休息,直接就提出了希望金州軍馬上勤王的要求。

“部堂,你也知道,金州軍主力還在海州,這一時半會我怎麼帶兵進京?”魯若麟叫苦道。

“旅順這邊有多少兵馬?”陳新甲直接問道。

“有輪換回來修整的三萬人馬。”魯若麟如實回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