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朝的巨大變故自然早就傳到滿清,麵對中原局勢的風雲突變,滿清高層也在想辦法進行應對。
對於大明的覆滅,是有些出乎多爾袞等人預計的。
大明依然擁有數十萬兵馬,以及遼闊的疆土,偏偏在這種情況下被李自成攻陷京師,連皇帝的命都丟了。
當初派去朝廷協助剿滅李自成的兩萬滿清鐵騎,在經過了河南和京師的兩場敗仗,最終隻有不到一萬人隨吳三桂逃回了關外。
這一萬人吳三桂也沒有打算放回去,而是繼續留在關寧軍效力,以應對闖軍的可能進攻。
對此多爾袞也沒有提出異議,現在的情況下,朝廷已經指望不上了,與關寧軍搞好關係就顯得格外重要了。
遼東三股勢力,金州軍最強,滿清其次,關寧軍最弱。如果不想被金州軍吞並,那麼滿清和關寧軍聯合起來是唯一的選擇。
何況誰也不知道闖軍會不會繼續北上,所以關寧軍正在拚命的擴充軍隊,以保證自己不會在這場遊戲裏首先出局。
別看關寧軍整日哭窮,天天向朝廷要銀子,其實他們有錢得很。
朝廷給的糧餉,邊關的走私貿易,屯田的收入,還有做金州軍的中間商賺的利潤,這些使得關寧軍並不缺錢。隻是這些錢都在那些軍頭手中,他們不願意拿出來罷了。
現在京師被闖軍攻破,關寧軍失去了重要的錢糧來源,要想不被別人吞並,這些軍頭們必須自己花錢來養軍隊了。
這些軍頭們也知道亂世有人有刀才有一切,所以紛紛拿出了自家的錢糧擴充軍隊,整個關寧軍的規模居然比之前還大了一些。
隻是關寧軍名義上是一個整體,其實內部山頭林立,各自為政。朝廷在的時候還能夠勉強整合他們,一旦朝廷不在了,大家心裏都開始有了自己的小九九。
好在關寧軍內部幾個大的山頭,比如祖家、吳家都是姻親關係,勉強還能團結在一起,以勢力最大、威望最高的祖大壽為首,共同麵對外部的威脅。
京師被攻破之後,祖大壽第一時間跑到滿清,與多爾袞密會,雙方一拍即合,馬上就定立了聯盟條約。
解除了西麵的隱患,滿清唯一需要麵對的就是南邊的金州軍了。
因為朝廷覆滅,滿清當初與金州軍達成的和解協議頓時成了一張廢紙,滿清與金州軍之間隨時都有再次爆發戰爭的可能,對此多爾袞憂心忡忡。
剛剛過去的冬天,滿清的實力受到了嚴重的削弱。因為地盤大量丟失,奴隸數量大幅度減少,加上物資供應不足,大批百姓和牲畜凍死、餓死,滿清的整體實力跌入了前所未有的低穀。
反觀金州軍,雖然在海州因為大量漢人奴隸的到來而束手束腳拖延了前進的腳步,但是經過一個冬天的修整和訓練,這些漢人奴隸已經初步融合進了金州軍。
二十萬經過訓練的新軍已經初步具備了一定的戰鬥力,進攻或許還有些不足,但是防守是一點問題都沒有的。
當然,這二十萬新軍並不是全職的軍人,而是亦農亦兵的民兵,等到時機成熟才會轉為全職軍人。
所以滿清所麵對的是近四十萬裝備精良、訓練有素的金州軍,這種壓力想想就讓人不寒而栗。
開春之後,多爾袞已經開始分批將滿人向北麵和西麵轉移,盡量遠離金州軍,尋找新的生存地域。
隻是這樣的遷移必定是艱難的,還要與西麵的蒙古人發生衝突,畢竟草場有限,大家都要生存。
多爾袞甚至有了萬一事有不歹,將滿清遷移到草原上去的想法。金州軍再強勢,應該也不會深入草原吧。
正當滿清小心翼翼的觀察著金州軍的動靜時,魯若麟把大明太子救出來,並帶到旅順的消息就傳到了滿清。
“魯若麟將擁立大明太子登基,權勢將會更大,我們滿清該何去何從?”多爾袞將幾個兄弟子侄召集起來商議下一步該怎麼辦。
“王兄,大明連京師都被李自成攻破了,即使再立新皇帝又能有多大的作為,這天下搞不好就要換一個姓當家做主了。”濟爾哈朗對於李自成似乎很有興趣,要是李自成得了天下,或許滿清會有不一樣的轉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