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宗華等人此刻的心情是非常激蕩的,從社會底層的苦力變成現在的民兵,不僅身份有了一些提高,待遇更是天壤之別,以後他們也算十九坊裏的一方人物了,怎麼能不激動呢?
在訓練之中,金州軍不斷的向他們灌輸權貴之家沒什麼可怕的,無非是仗著權勢欺壓百姓罷了,一旦百姓們團結起來,這些權貴之家不過是土雞瓦狗。
在見識了金州軍雷霆掃穴一般的將南京城裏的幫派勢力一掃而空,那些權貴們連屁都不敢放一個,民兵們對金州軍的說法深信不疑。
南京全城幾十個坊,每個坊的民兵少則一百,多則兩百,所有民兵加起來有幾千上萬人,是一股絕對不能忽視的力量。要是有人還想像以前一樣欺負那些百姓,他們會發現,以前怯弱的百姓已經有了和他們對抗的勇氣和力量。
在不知不覺中,朱慈烺登基的日子終於到來了。
南京城裏張燈結彩,一派喜氣洋洋的景象。低調有段時間的金州軍再次全軍出動,將整個南京城護衛得密不透風,確保不會因此出現一點意外。
登基的流程異常繁瑣,魯若麟更是需要全程陪同。剛開始的時候魯若麟還有點新奇勁,後來就隻剩下疲憊和心累了。
好不容易登基的流程走完了,大明也正式從崇禎朝變成了永盛朝,朱慈烺的年號已經確定,是為永盛。
登基不過是走個過場,大家真正期盼的是後麵的封賞。
隨著大位已定,朱慈烺的封賞聖旨開始像不要錢一般向外撒。
擁立首功的陳新甲晉升為武英殿大學士,入內閣,成為以舉人身份成為閣老的第一人。
不過陳新甲隻是次輔,首輔是複出的錢謙益,這個有點出乎魯若麟的意料。
說到底還是陳新甲的學曆低了一點,加上資曆也有些欠缺,所以即使有天大的功勞,在朝廷裏也隻能位居次席。
大明朝的文官就是這一點不好,升遷靠的不一定是能力,還需要其他的很多東西。
除了陳新甲和錢謙益,還有張慎言、高弘圖、史可法、馬士英同樣進入了內閣。
內閣大佬們就位,其他的官位自然全都補上,除了少部分人失意,大部分人是得償所願的。
文官們安排完畢,武將的封賞就要簡單得多。
黃得功獲封靖南侯,劉良佐封廣昌伯,連遠在武昌的左良玉也被加封為寧南侯。此外,北方尚未投降李自成的楊國柱以及關寧軍的祖大壽、吳三桂等也都獲封了爵位。
沈世魁、沈誌祥也跟著魯若麟得了彩頭,被加封了爵位。魯若麟底下的幾個大將也被封了爵位,王大海、孫富貴、金大正、樸正煥都得了爵位。
這次朝廷對武將的爵位封賞力度前所未有,簡直就是爵位大批發,稍微有點實力的武將都獲得了一個爵位,一改往日對爵位封賞的吝嗇。
當然這些都不算什麼,隻是常規操作罷了,畢竟國事艱難,又是新皇登基,肯定要籠絡一下人心,真正的重頭戲還是在魯若麟身上。
魯若麟封安國公,世襲罔替,晉升大都督府大都督,節製天下兵馬。
對於魯若麟獲封這個職位,很多人是不服的,畢竟大都督這個職位隻存在了二十年,就因為權力太大而取消了。現在朱慈烺重開大都督府,任命魯若麟為大都督,讓那些文官們感受到了非常大的壓力。
大都府有統兵權、調兵權,完全可以繞過文官們獨自執行軍事行動。而原本可以製約大都督的後勤糧草,對魯若麟來說也毫無壓力,金州軍自己就有錢糧來源,根本無需依靠朝廷。
魯若麟原本就已經非常強勢了,朱慈烺還封他這麼大的一個職位,這完全就是慫恿他當權臣啊。
說到這裏朱慈烺心裏也滿是苦澀。
他再年幼無知也知道設立大都督對朝廷有多大的威脅,可惜封魯若麟為大都督這個事情他不得不點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