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新甲並不是隻聽了魯若麟的一席話就相信魯若麟解釋,實在是因為魯若麟的話是有證據來證明的。
魯若麟此人不好華服,不好女色,甚至日常用度都算不上奢靡,一心一意的壯大勢力。上行下效之下,金州軍不僅實力強大,底下百姓的生活還非常的富足,可見魯若麟是一個真的將百姓裝在心裏的人,而不是說說而已。
陳新甲覺得魯若麟真的是一個異類,明明武人出身,卻比那些文人更心疼百姓,讓陳新甲這樣的正統文人都感到羞愧。
所以陳新甲願意相信魯若麟的話,去幫他爭取大都督的職位,實在是魯若麟所擁有的胸懷陳新甲自己都自愧不如。
魯若麟雖然向陳新甲袒露了心扉,也確實說的是實話,他並不是很想坐皇帝的位置。
皇位雖然尊貴,同時也有很多縛束,有太多的不自在。而且他敢肯定自己的後代一定會出現一些不孝子,這是皇朝不能避免的事情。
為了不讓曆史的悲劇輪回上演,他必須保證國家的權利始終掌握在最精英的一群人手裏,而不是僅僅憑借血脈。
不過魯若麟也沒有承諾過這個沒有權利的皇帝一定是朱慈烺,甚至是朱家人,這也是魯若麟埋下的一個伏筆。
在實現自己的想法之前,魯若麟需要做的就是手握朝廷兵權,做一個獨裁者,掃除一切魑魅魍魎,讓朝廷以一個全新的狀態前行。
所以魯若麟才會強要大都督的職位,隻要兵權在手,其他任何的陰謀詭計都不過是笑話。
以魯若麟現在的實力,以及對南京城的控製力,想要抗拒魯若麟的要求真的需要很大的勇氣。
在經過艱難的討論之後,朱慈烺和朝臣們不得不滿足了魯若麟的要求。但是他們肯定是心有不甘的,隻是在現實麵前暫時低頭罷了。
魯若麟在擔任大都督的第一天開始,就下令對江南地域的所有衛所兵進行整頓,力度之大、態度之堅決前所未有。即使遭到了朝中諸多官員的反對,魯若麟依然一意孤行。
其實按照大都督的權力,魯若麟是沒有資格這麼做的,但是誰讓魯若麟手裏有大軍呢,所以那些朝臣們隻能眼睜睜的看著魯若麟將那些衛所一個個的瓦解。
雖然大家都知道衛所製度早就崩壞了,衛所兵也全都養成了一堆廢物,但是因為圍繞著衛所攫取利益的人實在太多了,沒有人敢犯眾怒對衛所進行改革。
而且再怎麼說這些衛所賬麵上的實力還是有的,對南京的眾人來說是對抗魯若麟的重要心理安慰。
但是現在魯若麟來了,他才不會在乎那些人的利益,對於隻耗費錢糧、卻無法履行戰鬥職能的衛所,他早就看不上眼了。
不過魯若麟整頓衛所並不是準備將衛所裁撤了事,而是要讓他們重新煥發生機。
衛所雖然已經名存實亡了,但是並不代表他一無是處。在衛所這個腐朽的機體之下,還有著眾多的資源,比如人口、工匠,甚至是土地。
魯若麟的衛所整頓行動是從南京周邊開始的,因為這裏有十萬金州軍,即使心中有怨言,也沒有人敢跳出來反對。如果真有人不知死活的跳出來搞事,魯若麟非常樂意用他來殺雞駭猴。
南京作為大明曾經的都城,擁有數量龐大的衛所,足足有三十二個之多。當然,這些衛所也不是全都擠在南京城裏,畢竟南京的城防是一個體係,包括周邊的眾多城池關隘。
衛所的整頓最先開始的就是南京城。
南京城數十萬人口,率屬於各個衛所的人就有數萬,如果加上在城外生活的衛所士兵,人數更加龐大。
畢竟按照老朱家的規矩,一旦入了衛所,生生世世都是衛所的人,子子孫孫都無法脫身。兩百多年下來,人數不知道繁衍了多少。
當然,這麼多人,肯定不可能都在衛所底下謀生,這也不現實。畢竟衛所的資源有限,能夠養活的人隻有那麼多,所以很多衛所兵老早就脫離了衛所的控製,去其他地方謀生了。隻是人雖然不在衛所,但是戶籍依然掛在衛所名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