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良玉東進,可是害苦了長江兩岸的百姓。
左軍雖然人數眾多,但是毫無軍紀可言,凡左軍所過之地,幾乎都是一片狼藉。錢糧被搶,青壯被抓走,那些年輕女子的下場更加悲慘,所作所為比那些農民軍都要過分,稱之為官軍,簡直是對朝廷的侮辱。
為了盡量減少左良玉對江南的破壞,魯若麟在第一時間接到左良玉反叛的消息之後,就下令安國軍沿江而上,阻擊左良玉。
原本左良玉在上遊,占盡地理優勢,但是他的軍隊組織能力太差,當他的大軍剛剛離開湖北,來到九江的時候,就正麵碰上了嚴陣以待的安國軍。
安國軍是逆流而上,出擊的距離也比左良玉遠的多,居然還比左良玉先到九江,可見左良玉的大軍有多差勁了。
這是安國軍的艦隊第一次深入內陸這麼遠,好在長江是華夏第一大河,安國軍又非常的小心謹慎,這些遠洋戰艦一路並沒有受到什麼損失。
此次安國軍遠征到九江的人馬總計有十萬人,其中有八萬的老兵,以及兩萬的新兵,大小戰艦近兩百艘。
安國軍此次戰役的主帥是孫富貴而不是魯若麟,魯若麟此時帶著兩萬安國軍以及數萬新兵坐鎮南京,看那些跳梁小醜們如何演戲。
其實魯若麟對於與左良玉的戰鬥一點都不擔心,出兵十萬以及是非常看得起左良玉了。魯若麟真正的麻煩其實是在南京,以及江南各地的權貴們。
以前有十萬安國軍鎮壓,這些人即使有想法也隻能忍著,或者在暗地裏搞些小動作。現在左良玉東進,安國軍的主力部隊已經調走,他們覺得機會終於來了。
一時間那些還未來得及整頓的衛所紛紛起兵響應左良玉,高呼著“清君側”的口號向南京城集結。
為了這次的行動,這些衛所老爺們也是拚命了,紛紛拿出家財,大肆招標買馬,隻要是能拿得起刀槍棍棒的都要,一時間居然讓他們集結起了幾十萬人。
趁著安國軍主力還在九江與左良玉對峙的機會,這些叛軍不斷的聚攏,開始從四麵八方向南京城擁來。
麵對來勢洶洶的叛軍,魯若麟直接將所有人馬全都集中到了南京城,其他地方都放棄了,好像顯得非常的害怕。
魯若麟的舉動大大的鼓舞了那些暗中的主事者,認為在如此局勢之下,魯若麟已經毫無勝算可言了。
南京城的局勢非常的詭異,朝廷對於那些攻來的叛軍隻是發了幾道不痛不癢的聖旨,要求他們退兵,並沒有指責他們謀反,這個態度就非常曖昧了。
對於魯若麟,內閣和朱慈烺都是好生寬慰,痛斥左良玉和那些叛軍大逆不道,表明對安國軍堅決支持的態度。
其實魯若麟明白這不過是因為安國軍還掌控著南京城,他們怕魯若麟狗急跳牆而使的緩兵之計罷了。
既然他們在演戲,魯若麟自然樂得配合,同樣表現得極為強硬,一副與南京城共存亡的樣子。
安國公府,魯若麟書房。
“大都督,孫富貴那邊來了戰報,詢問何時才能全力出擊。”吳朝傑將一封密信送到了魯若麟手裏。
魯若麟接過來仔細的看了看。
九江的戰事已經開始了,局麵看起來對安國軍並不是很有利。雖然安國軍搶先一步占領了九江城,但是城裏的明軍已經帶著錢糧逃跑,投靠了左良玉,並對城池進行了一些破壞。
安國軍雖然抓緊時間進行了搶修,但是依然未能恢複如初,畢竟時間太緊了。
按照孫富貴的想法,根本不用守什麼九江城,直接對左良玉大軍發起進攻就完事了。可惜魯若麟為了引蛇出洞,命令孫富貴隻守不攻,在沒有得到命令之前不得發起進攻,所以九江的占據很快就陷入了拉鋸之中。
左良玉大軍打的很艱難,他們徒有人數上的優勢,但是始終無法突破安國軍的防線。
安國軍則打的非常的憋屈,明明擁有超強的戰鬥力,卻要縮手縮腳的打,完全放不開,打的非常鬱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