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國軍一向重視情報工作,對於新軍自然十分關注。
雖然經過了兩個月的訓練,新軍整體上還比較穩定,但是離真正歸心還有一段距離。
再說了,新軍並不是人人都對安國軍信心十足,有些人容易被說服動搖也很正常。鎮撫司要做的就是將這種動蕩消滅在萌芽狀態,減少因此帶來的損失。
除了監視與新軍異常往來的人員,加大思想工作,堅定新軍們的信心和信仰也是非常重要的工作。隻有自身硬起來,才會不懼外界的誘惑和腐蝕。
這個世界這麼重視士兵思想工作的除了安國軍也是沒誰了。
通過反複的灌輸,還有不時開展的憶苦思甜活動,加上良好的待遇,可以說這些新軍對安國軍的歸屬感正在一天天加強。哪怕外界將安國軍傳得危如累卵,士兵們的情緒總體還算比較穩定,並沒有出現人心惶惶的情況。
至於那些意誌不堅定,被敵人拉攏過去的新軍士兵和軍官們,鎮撫司為免打草驚蛇,隻是登記在冊,留了一些後手,而沒有采取其他行動。
時間一天天的過去,劉孔昭的軍隊終於來到了南京城外,繁華了兩百多年的南京城自從成祖朱棣靖難之後再次迎來了攻城的大軍。
城外的叛軍浩浩蕩蕩規模十分龐大,聲勢駭人,自然引起了城內的陣陣騷動。
似乎城外的大軍給了很多人勇氣一般,公開反對、指責魯若麟的人紛紛跳了出來,打頭陣的就是首輔錢謙益。
作為東林大佬,錢謙益的這個首輔當的非常憋屈。不說一言九鼎,在內閣裏的話語權甚至沒有次輔陳新甲高。這一切都因為陳新甲有擁立之功,更加上背後有魯若麟鼎力支持。
劉孔昭他們之所以能夠鬧得這麼大,除了自身的影響力之外,江南士林暗中推波助瀾也有很大的關係。就好比劉孔昭幾十萬大軍的日常消耗,有很多都是江南大族們暗中捐獻的。
所以說這次的動靜鬧這麼大,是各方勢力聯合起來的結果,目的就是將魯若麟搞下去,換上他們自己掌權。至於把魯若麟搞下去之後誰來抵擋李自成的事情,他們覺得憑手上現有的兵力,已經足夠了,也不知道是誰給了他們這麼大的信心。
朝中大臣現在都在給朱慈烺上書,要求懲治魯若麟以平息外界的怒火。最不濟也要魯若麟離開南京回到遼南去,這在他們看來已經是非常仁慈的結果了。
與魯若麟交好的陳新甲也在被彈劾之列,現在已經回家待罪了,朝堂之中盡是反對魯若麟的聲音,似乎算定了魯若麟不敢將他們怎麼樣一樣。
此時的魯若麟在做什麼呢?
魯若麟正忙著整頓兵馬,找到城外叛軍的主力,準備一舉將其打垮。
不是魯若麟瞧不起這些烏合之眾,要不是為了等他們集結到一起,魯若麟才不會忍氣吞聲這麼久。
至於那些在朝中上躥下跳的家夥們,魯若麟冷眼旁觀,任由他們蹦躂,反正有的是機會收拾他們。隻要自己手裏有兵,城裏的民兵們又牢牢掌控在他手裏,量那些色厲內斂的家夥們玩不出什麼風浪來。
如今的劉孔昭無疑站在了人生的巔峰,南京城外的數十萬兵馬都歸他管,加上身上密旨冊封的大將軍頭銜,使得他意氣風發、顧盼自雄。
劉孔昭將主力部隊放在了西門,這裏將是他們的主攻方向。
黃得功和劉良佐的人馬是劉孔昭手裏的絕對主力,也被他放在了西門,此時三人望著對麵的南京城,心情十分的激昂。
“待明日破城,兩位都是我大明朝的有功之臣,高官厚祿不在話下。”劉孔昭這個時候也沒有忘記給黃、劉二人打雞血,希望他們能夠在接下來的戰鬥中下死力。
“大將軍臨危受命、撥亂反正,自然是居功至偉,破城之後,國公之位可期。”黃得功把從謀士那裏學來的話背了一遍,讓劉孔昭聽得哈哈大笑。
“借兩位吉言了。不過上天有好生之德,我等也不想多做殺戮,如果魯若麟願意出城投降,我等還是應該放其一條生路。”劉孔昭故做大度的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