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和鬆江的戰事結果,讓南京城裏的權貴們感到了風雨欲來之勢。魯若麟既然沒有了戰事牽絆,注意力肯定就會轉向南京,這讓一眾權貴們如芒在背。
這個時候,不管是不是願意,百官都要上書朝廷,恭賀安國軍取得的“輝煌勝利”,順便將左良玉和劉孔昭定為叛逆,請求下旨誅滅九族。
要知道此前朝廷雖然也將二人定了罪,但是不乏要求與二人談判的論調。現在既然二人沒有了一點利用價值,百官們賣起來自然毫無心理壓力。
同時皇帝還下了旨意,封魯若麟的次子、三子為世襲指揮使,可謂是皇恩浩蕩。
魯若麟現在已經有三個兒子了,長子按道理自然是要繼承安國公爵位的,次子和三子則不會有任何爵位。但是這次安國軍的“功勞”太大,朝廷不能沒有表示,魯若麟的爵位已經是頂級了,升無可升,除非封王。但是大明還沒有異姓活著封王的先例,所以隻能把賞賜分到魯若麟的兒子頭上了。
為了討好安撫魯若麟,皇帝和百官們可謂使出了渾身解數,就差化身為舔狗了。他們怕魯若麟秋後算賬,大開殺戒啊。
要知道刺殺的事情到現在安國軍一點反應都沒有,魯若麟連上書朝廷要求緝拿凶手的文書都沒有寫一封,這實在太反常了,不能不讓人擔心啊。
就連先前被彈劾,因而稱病在家的陳新甲也在百官強烈要求下,以及皇帝幾次下旨要求他複出之後,勉為其難的重新到內閣上班了。
現在百官們全都在哄著陳新甲,希望這位魯若麟的盟友能夠安撫住魯若麟,不要暴起發難。
至於魯若麟,對外聲稱生病,已經不到朝廷議事了,更加不見外客,大家根本就見不到他,想要緩和關係都沒有辦法。
暗影司的效率還不錯,幾天之後就有了初步的結果。當他們把調查報告放到魯若麟麵前時,魯若麟看到上麵的名字也很意外。
“史可法?怎麼會是他?”魯若麟詫異的問道。
“下官多方查證,得知與這些刺客溝通聯絡的為史可法的管家。而這位管家在刺殺發生後的第二天就離開南京,說是回老家去了,這絕對不是巧合。”朱朝卿言辭鑿鑿的說道。
“史可法為人素來正直,沒想到居然也會做這種事情。”魯若麟惋惜的搖了搖頭。
“下官還查到,在叛軍圍城的那幾天,錢謙益、史可法等人曾在錢府聚會議事,而後史可法就開始暗中主持刺殺的事情,想來那次的聚會非常可疑。”朱朝卿繼續說道。
“這不奇怪,要說誰最想我死,除了勳貴們,就是這些文官了。看來其他人不想冒這個風險,最後被我們正直的史閣老攬下了這個苦差事。”雖然魯若麟不知道當時的情況,但是馬上就猜了個八九不離十。
“既然幕後主使找到了,要不要把史可法抓起來?”朱朝卿可不管史可法是不是閣老,既然有膽子刺殺魯若麟,就要做好承擔後果的準備。
魯若麟稍微思考了一會,說道:“先不急。史可法是文官,不可能養死士,那些死士是哪裏來的?”
“城裏的勳貴們提供的,但是轉了幾道手,也不是一家提供的,所以暫時還沒有查到是哪幾家出的人。請給下官一點時間,保證將這些死士的主家找出來。”朱朝卿請求道。
“這些文官和勳貴們居然聯手了,不容易啊。那條密道怎麼回事?為什麼史可法他們會知道那條密道?”魯若麟追問道。
“下官懷疑錦衣衛也摻和進來了,但是沒有證據。否則這樣的老宅,和這麼隱蔽的密道,一般人根本不可能知道。”朱朝卿說出了自己的猜測。
“看來我們很不受人歡迎啊,這些勢同水火的人都能夠走到一起,我們是不是應該感到榮幸?”魯若麟自嘲道。
“任他們如何蹦躂,在我們安國軍麵前都不過是一群跳梁小醜,隻要大人一聲令下,下官就把他們全都抓起來。”朱朝卿惡狠狠的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