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憲鬥?憲之為何會想到舉薦他?”錢謙益不解的問道。
“因為盧憲鬥忠肝義膽,又與魯若麟關係匪淺。”史可法如實答道。
“妙啊!史閣老此舉大妙!”張慎言想通了此中關節,一拍大腿,高聲叫好。
高宏圖也是摸了摸自己的胡子,大聲讚同:“盧憲鬥此人我了解,對朝廷可謂是忠心耿耿。他入閣之後肯定處處以朝廷和皇上為先,絕對不會倒向魯若麟。最妙的是,魯若麟對盧象升頗為欽佩,多次伸出援手相助。有他在內閣裏,必定可以壓製一下魯若麟,不必處處都求著陳長壽了。”
馬士英也出言讚同,“盧憲鬥當初的天雄軍就送給了魯若麟,這個人情可不小。所以盧憲鬥對安國軍也是有一定影響力的。有盧憲鬥在內閣,安國軍即使放肆起來,也會有所顧忌。”
“既然如此,盧憲鬥確實是一個非常合適的人選。盧憲鬥現在何處為官?”錢謙益聽到大家都讚同,自然不會反對。
“盧憲鬥此時在四川為官,想要將他召回還要費些時間,還請閣老趕緊請旨。”史可法早有準備,立即回答道。
“好,我這就入宮請皇上下旨。”錢謙益點點頭。
很快,史可法辭去閣老職位,任鳳陽總督的旨意就下達了。作為補償,朝廷為史可法加了太子太保的頭銜,並兼任左都禦史,全權賦予統兵之權。
同時朝廷以極快的速度進行了廷推,並由皇帝下旨晉升盧象升入內閣,旨意快馬發往四川。
朝廷這一係列的舉動針對魯若麟的痕跡非常重,但是魯若麟並沒有出手阻止,至少現在還不是撕破臉皮的時候。
魯若麟在等,等遼南的援兵到達,那個時候才會開始他的大動作。
孫富貴在擊敗左良玉之後,除留下部分人馬收攏俘虜之外,主力部隊沿江直上,搶在李自成的大軍到達之前占領了武昌。
李自成見狀,分別屯兵襄陽和荊州,占領長江和漢水的上遊,打造戰艦,隨時準備南下進攻武昌,戰局暫時陷入了平靜。
左良玉的人馬除部分被殺被俘之外,至少有一半的兵馬逃脫了安國軍的追擊,並北上投靠了李自成,使得李自成的南征兵馬人數到達了恐怖的一百三十萬。
當然,這其中有多少是真正的能戰之兵,又有多少是濫竽充數之徒就不好說了。
安國軍在江南的連續幾場大戰,強勢證明了自己的地位,稍微有點頭腦的人都知道,安國軍絕對不會滿足於現狀,一旦消化完戰鬥的勝利成果,必將會有大的動作。這個時候,是臣服還是對抗,選擇就非常關鍵了。
南京城和其他地方的權貴們毫無疑問對安國軍的行為已經越來越敵視,因為安國軍明顯不準備照顧他們的利益,大家不是一路人。但是有一個地方的權貴們卻有了不同的想法,那就是鬆江。
鬆江這些年通過與安國軍的貿易,賺得盆滿缽滿,更是與安國軍深深的捆綁在了一起。無論是大家族還是小家族,甚至是一些普通商家,都在安國軍的地盤內有大量的資產。安國軍越強大,他們獲益越多,所以他們對於安國軍進軍江南是最支持的。
但是安國軍準備在江南實施的政策可能會影響到他們的利益,這其中就需要取舍了。
此時鬆江府的大小家族齊聚華亭徐家,商議鬆江府在朝廷與安國軍之間的站隊問題。
作為會議的召集人,以及鬆江府與安國軍的最大合作夥伴,徐家的當家人徐炎林為會議定了基調。
“安國軍那邊已經傳話過來了,準備在江南實行安國軍的稅收製度,需要我們鬆江府帶頭支持,這個事情關係重大,所以請大家過來議一議。”
對於這個事情大家早有心理準備,議程開會前就已經傳達到各個家族和商號了,想來每個人心裏早有了預案。
大家與安國軍合作這麼多年,對安國軍的稅收製度已經非常熟悉。生意越大、田產越多,要交的稅自然越多,所以現場受影響最大的就是像徐家這樣的巨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