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派兵進入叢林,洪承疇也比較謹慎,隻派了三千人,分成十隊進入叢林,並嚴格要求最多深入五十裏。
五十裏看似不遠,但是在基礎設施基本為零的雨林絕對是個非常恐怖的距離。而且昌南多山,望山跑死馬是非常正常的事情。
如果不是前期派人偵查過,洪承疇真不敢輕易派這麼多人進去。
有心算無心,安國軍出擊的收獲還不錯,帶回來了近兩千人,其中青壯男女就有近一千。
土人壽命短,村落裏大部分都是青壯和小孩。小孩還可以養著以後用,老人就真的是累贅了。
總之,安國軍出擊部隊帶回來的土人中,極少有老人,至於安國軍是如何處理的,這個洪承疇就不會管了。
有收獲自然就有付出,這次出擊安國軍損失了五十多個人,除了少數是被土人偷襲得手,大部分是死在了叢林的惡劣環境中。
安國軍對此早有心理準備,學得再好,沒有親身經曆過雨林的恐怖,始終是花架子。
相信以後隨著安國軍對雨林越來越熟悉,傷亡會慢慢降下來的。
那些被抓回來的土人同樣在經過篩選之後被派出去開荒,稍微大一些的孩子都不能幸免。
這些土人不值得同情,唯有勞動改造才能讓他們得到升華。
安國軍在南洋輕取昌南,本土的幾個戰場同樣進展非常順利。
首先是山東,孫什率先破局,在淄川大破劉澤清的大軍。
順軍的戰鬥力本來就不怎麼樣,基本靠人海戰術。劉澤清的部隊即使在順軍中都隻能算下等,戰鬥力就更加不用說了。
因為劉澤清裹步不前,害得孫什他們主動出擊跑那麼遠的路,安國軍的士兵們心裏都憋著一股氣,剛到淄川的第二天就對劉澤清所部發動了猛攻。
別看劉澤清的人多,但幾乎都是烏合之眾。而且這幫人基本死守明哲保身的處事原則,死道友不死貧道就是他們的為人風格。麵對安國軍的猛攻,他們第一時間想的不是如何抵擋,而是絕對不能衝在前麵,情況不對立刻就逃走。
作為主帥的劉澤清更是“身先士卒”,把自己的帥營安在了最安全的地方,自己的親信部隊更是全都守護在自己周圍。
在安國軍順利衝垮了劉澤清大軍的前鋒部隊之後,留守在淄川城裏的劉澤清連城池都不要了,直接帶著親信大軍就跑了。
劉澤清的大軍浩浩蕩蕩幾十萬人,小小的淄川城肯定裝不下。隻有主力部隊才有資格住進城裏,那些炮灰隻能在城外勉強安身。
主帥逃跑,底下的軍隊有樣學樣,才不過一上午的時間,劉澤清的數十萬大軍居然鳥獸雲散,看得安國軍目瞪口呆。
劉澤清原本就不願意出擊,所以糧草、錢財大部分都留在了濟南,跑起來一點負擔都沒有。至於那些投奔他的豪傑,能夠跟上他的腳步自然不會少他們一口吃的。要是跟不上,劉澤清也不可惜。
大不了帶著金銀財寶往河南去,隻要有錢有糧,還怕招不到人?
劉澤清的逃跑讓李自成派去的監軍破口大罵,但是卻無可奈何,隻能跟著逃走了。
這就是農民軍的弊端,實在太沒有組織性了,也就是遇到同樣爛得可以的大明軍隊,否則怎麼可能占據北方遼闊的土地。
孫什的大軍也沒有時間去追擊劉澤清,光是漫山遍野的俘虜就夠他們抓的了,這可都是上好的勞動力,還是不用出工錢的那種。
至於逃回濟南的劉澤清,應該也逍遙不了多久了。
天津那邊的情況也差不多,不是說劉宗敏的實力太差,而是他麵對的對手比孫什更加強悍。
劉宗敏作為大順軍裏的二號人物,本身也是一員悍將,手底下著實有一批敢打敢拚的親信部隊。加上他收編的一眾大明邊軍,還有臨時拉來的數量龐大的青壯,聲勢著實嚇人。
大順軍在攻陷京師的時候,很是繳獲了一批武器裝備,其中還包括不少火槍和火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