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2章 內外兼修(1 / 3)

大華朝新立後與前朝最大的不同就是魯若麟發布政令,在穩定國內的同時,要以舉國之力開拓海外領地。

朝廷在大員的開發在得到本土的大力支持之後建設步伐明顯加快,迅速取代鄭家領地以及荷蘭殖民地成為了大員的經濟中心。

鄭家在大員的建設現在基本處於不溫不火的狀態,鄭芝龍明白鄭家留不住大員的領地。大員在魯若麟的規劃裏屬於絕對的核心領地,不可能交給勳貴或者地方勢力管轄,收歸朝廷是早晚的事情。

鄭家已經將目光看向了南洋,魯若麟承諾會在南洋劃一塊地盤讓鄭家立國,真正掌握實權的那種。所以鄭家現在的經營重心已經轉移到南洋一帶,尋找適合鄭家立國的土地才是最急迫的事情。

南洋地域廣闊、地廣人稀,自然條件十分惡劣,想要把南洋開發出來絕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沒有足夠的利益驅動,魯若麟相信沒有人願意去冒險開荒。

所以魯若麟的想法是,南洋除了核心、重點戰略區域,其他地方都可以分封出去。隻要大華本土足夠強大,魯若麟根本不擔心南洋會跳出大華的手掌心。

漢人其實早就下南洋了,而且人數眾多。隻是他們長期得不到母國的支持,所以在南洋一直受到當地土著和殖民者的壓製和迫害,雖然聰明能幹,但地位十分低下。

魯若麟現在要做的就是在南洋建立以漢人為主導的社會秩序,其他民族必須按照漢人的安排進行生活和生產,讓整個南洋成為大華的後花園。

當然,這是一個長遠的目標,需要付出很多的艱辛和努力才能實現。

而目標起始的地方就在蘇祿。

如今的蘇祿被魯若麟改名為南疆省,所轄地域基本為曆史上的菲律賓領土範圍。南疆省在大華手裏與在南疆土著和西班牙人手裏是完全不同的,土地開發效率完全不可同日而語。

西班牙人雖然也有心開發南疆省,但是受限於自身實力以及人口數量,西班牙人在南疆省的統治完全是放羊式的,根本無法深耕細作。

土著就更加不用說了,南疆省幾千年來依然處於原始社會,就可以知道那些土著的能力。

洪承疇以及他手下的部隊這一年多來已經逐漸適應了南疆省的氣候,大華實際控製的地域也在逐漸擴大。與此同時,一批批的南疆省土著被抓捕並投入到開荒的行動中來。

南疆省土地肥沃,適宜作物生長,但是基礎設施極端落後,甚至可以說是沒有。

別說與農業相配套的溝渠、堤壩、水庫等至關重要的水利設施,就是道路也隻有一些簡易的僅供人行走的小道,完全無法應對後續的農業大開發。

華夏人素來重視基礎建設,看到南疆省因為基礎建設匱乏導致大量土地荒廢怎麼能夠忍得住?所以那些被抓來的土著這個時候就派上了用場。

在沒有機械的時代,開荒修路隻能用人力來堆,別無他法。好在南疆省為土著們提供了眾多鋼製工具,比起他們以前用石刀、石斧不知道強了多少倍。

土著們改造自然的能力低下,與生產工具的落後有直接的關係。想要在熱帶雨林中開辟出農田和道路,沒有大量的鐵製工具無異於天方夜譚。

即便如此,土著們在開荒的過程中依然死傷眾多,這是沒有辦法的事情,熱帶雨林中致死的因素實在是太多了。

這還是熟悉雨林環境的土著們,要是用移民過來的漢人,傷亡起碼要增加幾倍。

大華官府肯定不會用漢人從事最開始的開荒工作,這些危險的事情隻能交給土著們去完成。漢人們則主要充當監工,以及在開荒完成的土地上種植糧食及作物,這才是漢人們真正發揮作用的地方。

土著們對於被逼著從事開荒雖然心有怨恨,但是並沒有想象中那麼強烈,因為南疆省官府在強迫他們開荒的同時,還給予了他們一定的優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