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孫醜問曰,夫子當路於齊,管仲,晏子之功,可複許乎,孟子曰,子誠齊人也,知管仲,晏子而已矣………………”
劉海興大聲的背了起來,郭本鈺並未阻攔,而是在一邊聽著。
“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裏之城,七裏之郭,環而攻之而不勝,夫環而攻之,必有得天時者矣,然而不勝者,是天時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堅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以天下之所順,攻親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戰,戰必勝矣”
“舜發於畎畝之中,傅說舉於版築之間,膠鬲舉於魚鹽之中,管夷吾舉於士,孫叔敖舉於海,百裏奚舉於市,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誌,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過,然後能改,困於心,衡於慮,而後作,征於色,發於聲,而後喻,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然後知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也”
……
……
……
很快孟子全篇及孟子的作品便被劉海興背了出來。
“好,好,孺子可教也”
郭本鈺沒有在考其他了,而是點了點頭。
“我朝有望啊”
郭本鈺捋了捋胡子,笑道。
“謝太傅誇獎”
劉海興對郭本鈺拜道。
“我本打算過段時間再教你四書五經,既然你已皆會,那我們便跳過這一階段,不過這些皆為基礎,久後也當好生溫習,不可懈怠”
郭本鈺說完,劉海興自然受教。
不久後,劉守義聽說劉海興已經可以背誦論語,孟子,便將劉海興叫來,背給自己聽。
劉海興自然再背了一遍。
反正這些自己前世都已經熟記了,現在背出來也不費事。
“好,我兒年僅四歲便可背誦經典,乃我之福也”
劉守義摸了摸劉海興的頭,命人去燉兩隻雞。
劉海興一臉無奈,加雞腿怎麼變成燒雞了。
“父王,孩兒有一事想告知父王”
劉海興說完,劉守義點了點頭。
“有何事,說吧”
劉守義看了看劉海興,笑道。
“父王是不是打算對南洋各國動手了”
劉海興說完,劉守義一臉疑惑的看著劉海興。
“是啊,你是怎麼知道的”
劉守義看著劉海興,而劉海興則不慌不忙的答道。
“我聽說父王增加了科舉人數,又增加了後備官員,由此推斷而來”
劉海興說完,劉守義點了點頭。
“我兒聰慧,確實如此,這些人我是打算為治理南洋準備的,不僅南洋,這次我還打算派三個海軍艦隊南下,去大流球南探索,要是能發現新的島嶼和陸地,對我漢海王國的發展也是大有裨益”
劉守義說完,劉海興心中思索著。
看來自己這位父王不滿足拿下整個南洋啊,南邊的那個新幾內亞島,所羅門群島,甚至澳大利亞,新西蘭,甚至太平洋諸島,都打算拿下啊。
“父王,孩兒也想跟著船隊去航行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