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關。
位於遼西走廊的西部。
遼西走廊早在秦漢,先秦之時,就是連接中原和遼東的重要通道。
隻不過那時候遼西走廊時隱時現,一年也隻有數月能夠通行。
所以相比於河西走廊,遼西走廊並不算太重要。
後來隨著滄海桑田,地理變遷。
遼西走廊在隋唐之時才基本穩定下來。
隋文帝楊堅曾在此設榆關,唐太宗李世民在此設臨榆。
唐高宗李治由此向北,滅了高句麗。
從這時起,遼西走廊才成為了中原王朝連通東北大地的交通要道。
而隋時的榆關,也是如今山海關的前身。
明太祖朱元璋繼位後,便命徐達再次築城築關。
這便是如今的山海關。
整個山海關一麵靠山,一麵靠海。
是整個長城東部最重要,也是最核心的關卡。
整個山海關城,是山海關長城的中心,呈不規則梯形布局。
西北和西南轉角處呈圓弧形,未設角台。
關城城垣周長4727米,城高14米,厚7米。
東牆為長城主線,關城東西南北四麵各建有四座城門,東門為鎮東門,即關城正門,西門為迎恩門,南門為望洋門,北門為威遠門,四門城台上均建有城門樓。
關城四門之外均築有甕城,偏側開門。
城牆的東南,東北隅處於長城主線,各建有東南角台和東北角台,角台上分別建角樓,是關城轉角處防禦性建築,鎮東樓南北兩側還建有臨閭樓,牧營樓和新樓。
在關城的東南,西北和西南隅各設水門一座,牆外有護城河環衛。
除此之外,還有羅城,衛城等縱深防禦城關。
共同組成了整個山海關關防防禦體係。
當然,整個山海關防禦的核心是防備由遼西走廊而來的威脅。
所以無論是寧遠衛,廣寧衛,還是遼東都司。
也都可以看做是山海關的外部防禦。
要想威脅山海關,首先要解決遼東都司,之後是廣寧衛和寧遠衛,最後才是山海關城。
想想後世滿清與大明之間的戰事,便可見一斑。
而滿清入主中原的關鍵,就是山海關被突破了。
怎麼突破的,都懂。
不過就算是防禦如此嚴密的山海關。
也有防禦薄弱的地方。
那就是海上。
山海關的核心是向北防禦,哪怕是從南部過來,也有一定的防禦能力。
隻有海上,沒有任何防禦措施。
……
……
……
六月十日清晨。
山海關的山海衛都指揮使閻信如往常一樣巡視著關城。
山海關內,兩萬大軍分守各城關,衛城,羅城,翁城。
對閻信來說這和往常一樣,隻是平靜的一天。
如今雖然大明也有很多威脅。
但是能威脅到山海關的,根本就沒有。
除非遼東,寧遠等地失守。
否則山海關隻是後方一處重要關城而已。
當然,山海關擔負起京師的防禦重任,所以閻信也不會太過放鬆。
而這時,海平麵上,出現了眾多的黑點。
“那是什麼”
海上的黑點很快就被關城上的守軍發現。
“也就是一些海船吧,有什麼大驚小怪的”
一個士兵探頭看了看後,說道。
“海船,海船為何在此”
一個士兵聽後,說道。
“要麼是朝鮮那邊的船,要麼就是南方迷失方向的船,有什麼大驚小怪的,你們看著,我去稟報將軍,他們靠近了,驅離就行”
士卒說後,便跑去向閻信稟報。
閻信聽後,不以為意,讓人盯緊就行。
隨著黑點靠近,一艏艏風帆戰列艦出現在了山海關外海。
“那是什麼船,怎麼這麼大”
“應是我大明的船,否則怎會這麼大”
隨著船隻越來越近,士卒們也看清了海上的海船和船型。
“這船怎麼也得幾十丈高吧,這麼大,隻有我大明能造吧”
“不對啊,那旗幟不是大明的旗啊”
“怎麼不是,除去我大明,誰還敢在旗幟上用金色飛龍”
這時關城上的士卒越來越多,有看熱鬧者,有打趣者。
反正平常守關太過枯燥,今日有船經過,也算是增加了一些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