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皇帝這麼一問,文華殿內的焦點,便再次集中到了張明偉身上。
左良玉的這個問題,相當棘手。除了他手握重兵之外,還有崇禎皇帝所不知道的一點,就是左良玉當然知道朝中有人的重要性,因此也舍得往朝堂上送錢。
事實上,這種事情不止左良玉是這麼做的。隻要稍微有點頭腦的武將,都有在這麼幹。
因此,很多人都有點好奇,這個奇怪的人會怎麼答複皇帝的這個問題?要知道,就連他們對此都可以是一籌莫展的。看這人年紀輕輕的,能有多少見識,能知道其中的厲害關係麼?
張明偉倒沒有管這些文官太監怎麼看自己,而是轉身對崇禎皇帝道:“陛下,盧象升從大名府知府領兵勤王開始,為朝廷所做的貢獻之大,崇禎朝能有多少人可以比的?他的功勞,可不是吹出來的,是有實打實地戰績。據我所知,他被流賊稱為盧閻王,能讓流賊聞風喪膽的那種。最終盧象升抗擊建虜,戰死疆場。像盧公這樣的精忠報國,應該廣為宣傳,入忠烈祠,享大明香火,為大明官員之榜樣!”
,有關盧象升的事情,因為楊嗣昌的原因,是久久不能定論。就連盧象升的遺骸,都是過了八十才得以收殮。第二年,盧象升的妻子王氏請恤,第三年,盧象升的弟弟象晉、象觀又請,都不允許。
如果不是這樣,劉宗周也不會上來就提要求要表彰盧象升。很顯然,在他看來,對盧象升蓋棺定論,就是一個可以為表率的忠臣。
此時,聽到張明偉這話,崇禎皇帝便立刻明白,後世史書上絕對是正麵評價。如此一來,崇禎皇帝回想起自己和盧象升交往的一點一滴,他還真動容了。哪怕最後盧象升並沒有按照他的意思去做,可那不也是精忠報國,以死明誌的表現麼?如果要忠臣,盧象升絕對算一個!
這麼一想,他便立刻嚴肅起來,點點頭道:“先生得在理,盧象升當為入忠烈祠的第一人。”
到這裏,他想起什麼,便又恨聲補充道:“洪賊則為打入奸妄堂的第一人!”
劉宗周聽到張明偉一提議之後,皇上就準了,給予盧象升非常高的評價,頓時心中對張明偉充滿了好感:此乃忠義之士,可深交也!
其他文官聽得都是大吃一驚,他們明白,盧象升的這個蓋棺定論,絕對不是因為劉宗周提議的影響。而是因為這人的評價,才會讓皇帝有此決斷。拖了這麼多年,一言而決,這人對皇帝的影響力竟然大到了如此的地步!
頓時,文華殿內的這些文官太監,更為關注這個不知道從哪裏冒出來的人,他們很想知道,要是這個奇怪的人建議抓捕左良玉的話,皇帝會不會真得就會抓捕左良玉了?
這麼想著,除了兵部尚書陳新甲有點緊張,不知道楊嗣昌這邊會怎麼處理之外,其他人,則大都集中在怎麼回應處置左良玉的事情上。
他們相信,這個奇怪的人到底有什麼能耐,這左良玉的事情上,將會是一塊試金石。
隻聽張明偉依舊對著崇禎皇帝侃侃而談道:“陛下,至於楊嗣昌是不是誤國奸妄,我還吃不準,等回頭我了解之後,再下定論可好?”
就隻是和高起潛一起陷害了盧象升這一條,張明偉就對楊嗣昌的印象很差。更不用,他還懷疑楊嗣昌和晉商也有來往,因此推薦了陳新甲上來。但是,這還隻是懷疑,如果有證據能證明這點,那再給楊嗣昌蓋棺定論也不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