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 顛覆了認知(1 / 2)

那些監生看到黃宗羲和張明偉的比試開始,一個個都非常期待。在他們看來,黃宗羲的學問,那當然是沒得的,肯定能贏這個不知道從哪裏冒出來的子!

可誰知,一聽張明偉的問題,他們頓時就傻眼了。

“這折扇為何是往地上掉,而不是往上掉?”

黃宗羲也同樣傻了,下意識地回答道:“折扇怎麼可能往上掉,這還有為什麼的麼?”

不他們了,就是張明偉這邊的人,也同樣是愣住了,心中都是想著,張明偉該是問不出問題,就開始亂問了吧?

唯獨朱媺娖雖然有點意外,卻並沒有任何懷疑:先生是什麼人,來自四百多年後的,學識遠超當下,所問之問題,豈會沒有意義!

張明偉聽了,冷笑著道:“萬事萬物,皆有其內在規律,格物致知,然後用之,為國為民,造福百姓,可乎?”

真要和黃宗羲去比四書五經,詩詞歌賦的話,結果可想而知。因此,張明偉從一開始就打定了主意,要用自己擅長的學識去教訓他。

還真別,黃宗羲有點傻眼了,這裏麵竟然有那麼多的道理?

事實上,在明末這個時候,因為西方傳教士的影響,明朝士大夫們中,有一部分人開始放棄空談,轉為實學,講究“經世致用”。

其中的代表人物,當然是後世有名的徐光啟。

其他的,還有陳子龍,方以智,包括黃宗羲在內,也都是。不過這個時期,他們卻大都還在空談,並陷於門戶之爭,對於實學方麵,大都還在初階階段。

此時,如果張明偉這話是對於那些頑固的酸儒所,他們可能壓根就不承認,直接否認掉。可他這話,是問剛開始有點實學萌芽的黃宗羲,就讓這個黃宗羲有點懵了。

隻見他聽了張明偉的問話之後,不由得結結巴巴地道:“這……這還用格物……致知?這能有什麼……什麼用處啊?”

格物致知,源自禮記,是儒家最重要的經典學之一。因此,古代人對於格物致知這個,其實並不排斥,隻是各自理解不一。

就拿明朝來,著名的王陽明就曾有過很長一段時間,用於格物致知上。

“怎麼會沒用?”張明偉聽了黃宗羲的話之後,反問了一句,而後訓道,“知之者知之,不知者為不知,承認這點有多難?”

這句話,後世很普遍,經常會的,也是來自儒家經典《論語》。

黃宗羲聽了,頓時麵露慚愧之色,臉紅承認道:“在下……確實不知!”

“好!”張明偉見他承認,便決定問暈他,不給他提問的機會,要不會露餡,“那我再問你,一把折扇,一本書,同時往地上掉,那是折扇先落地呢,還是書先落地?”

“……”黃宗羲沒想到又是一個出乎意料的問題,頓時又愣下,有點不確定地道,“應該……應該是一起落地的?”

張明偉聽了,便立刻又問道:“那要是一個鐵球,一根羽毛同時往地上掉,那麼是鐵球先落地呢還是羽毛先落地?”

“鐵球!”這一次,黃宗羲毫不猶豫地回答。這個答案,隻要正常人,都能回答地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