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4 以身作則(2 / 3)

張明偉得到確認,卻是心中一涼,大明能戰之軍真完蛋了啊!

不過他還是不甘心,便又確認道:“現在是不是李自成、張獻忠等流賊已勢大不可製?還有前一個皇帝是天啟皇帝,有魏忠賢權勢滔天,號稱九千歲,然後再之前……”

一口氣,他把崇禎到萬曆的大事都說了下,以此來確認這個位麵到底是不是自己熟悉的那段曆史?

“崇禎皇帝”認真聽著,每一個問題,他都用力點頭。他的每一次點頭,張明偉的心中就多一下“咯噔”。

等到了後來,張明偉就不問了。因為他已經可以肯定,他是真穿越了,而且確實穿越到了他所熟悉的那個崇禎十五年三月份,離大明滅亡也就隻有兩年時間了。

他正想著,眼前這人,也就是崇禎皇帝,幾次得不到“神仙”的肯定答複,已經有點忐忑,用那種非常殷切地期待神情,第三次確認道:“請問,您是上天派來幫朕的神仙麼?”

這一次,聽到這話之後,張明偉就開始認真地考慮起這個問題了。

他是一個曆史穿越作者,人稱“明末專業戶”,更貼切一點叫“崇禎專業戶”,專門寫明末穿越曆史的。也是如此,他對於明末曆史,真沒少查資料,因此才對這段曆史了解得比較清楚。

之所以張明偉就逮著崇禎時期寫,是因為明末這段曆史是中國曆史上最為遺憾的一段曆史。

在這段時間內,天災人禍,兵災連連,易子而食,千裏無雞鳴,白骨露於野,華夏大地遭受了難以想象的巨大傷痛。

更為關鍵的是,從這個時期開始,西方崛起,超越華夏不說,還把華夏踩到了腳底,瓜分華夏。哪怕後輩子孫自強自立,奮起直追,也一直遭受西方列強的聯手打壓。

華夏的後世子孫,真得太不容易了!

如果能在明末這個時候改變曆史,那麼一切都將不一樣!

而之所以一直寫崇禎,也是張明偉認為,崇禎皇帝是個有理想、有抱負,並能持之以恒地付之行動的皇帝。

崇禎皇帝的勤勉,他自認是做不到的。也是因此,他佩服崇禎皇帝的勤勉。隻是很可惜地是,崇禎皇帝努力了,但卻沒有成功!

沒有成功的原因是多方麵的,有大明王朝積重難返,也有崇禎皇帝的錯誤抉擇。總之,明末的曆史,有太多的遺憾了!

因此,張明偉想幫崇禎皇帝,改下那句話:努力了,不一定能成功。變為:努力了,就應該得到回報!

在後世,比較公認的一個說法,崇禎十五年,特別是塔山之戰,明軍主力全軍覆沒之後,大明就已經注定亡國了。

但是,張明偉通過查資料發現,並不一定!如果用後世的眼光來主導這段曆史的話,未必沒有救!

想到這裏,張明偉忽然一驚,該不會老天爺讓自己穿越到了明末,還穿越到了崇禎皇帝麵前,就是讓自己有這麼一個機會來改變曆史上的那麼多遺憾吧?

隻見張明偉手中拿起一個小的號角,湊在嘴邊,大聲宣布道:“陛下有旨,八大晉商身為明人,卻資敵叛國,等同謀逆,誅九族!”

這個處罰,基本上是在所有人的預料之內。不過,興國公接下來所說,卻是出乎他們的意料了。

“大明如今天下大亂,死傷軍民幾萬萬之多,多少百姓妻離子散家破人亡,究其根源,正是遼東建虜趁大明打敗倭寇虛弱之際起兵反叛!”

“遼東乃是酷寒之地,何以建虜卻是越戰越強,就因為有這些數典忘祖,背棄大明,背棄同胞,眼裏隻有錢的奸商作祟!”

事實上,明末大亂,其實原因有很多。不過這裏又不是在分析大亂的根源,而是通過晉商通虜之事來引出其他事情。因此,張明偉隻是有選擇的說話而已。

張明偉手中的號角,其實並不是號角,而是後世擴音用的喇叭。不過雖然如此,可傳播出去的聲音,能聽清的範圍終歸是有限。哪怕全場安靜之下,離得太遠了,也還是聽不清楚的。

因此,他說完之後頓了頓,才又繼續大聲宣布道:“為後人戒,第一,八大晉商千刀萬剮,而後鑄成銅像,歸於忠烈祠,為大明忠烈永世懺悔!”

這個話一說出來,其實也沒有多少意外。畢竟是有秦檜夫婦的例子在。而且這些晉商的危害之大,京師百姓是深受其害,當然恨不得對這些晉商處罰地越嚴重越好!

忠烈祠中,有盧象升、孫承宗、曹變蛟、楊國柱等等,全都是為抗虜而殉國。向他們這些大明忠烈跪下懺悔,本也是合情合理的。

因此,聽到這話之後,也不知道是誰大喊了一聲“吾皇萬歲”!其他百姓聽了,正不知道怎麼樣來表達對這個朝廷旨意的擁戴,這一聽之下,便紛紛跟著喊了起來“吾皇萬歲”!

午門廣場這邊,全是密密麻麻的人頭,遠處的人雖然聽不清到底說了什麼。可站在前麵的人都在大喊“吾皇萬歲”,他們自然也就跟著大喊了起來。

於是,京師上空,回想著震耳欲聾,幾乎傳遍全城的“吾皇萬歲”喊聲。

這麼大的聲勢,讓坐在後麵看著的崇禎皇帝,雖然臉色似乎沒什麼變化,可實際在心中卻是樂開了花,非常享受這種萬民敬仰的場景。

想想以前,都到了下罪己詔,要向天下人承認自己有錯的地步,而如今,先生出現才這麼一點事件,卻一舉扭轉了自己在百姓心中的印象。

想到這些,崇禎皇帝不由得注視著張明偉的背影,心中非常地感激!

張明偉自然沒去管背後的崇禎皇帝此時在想什麼,等喊“吾皇萬歲”的聲音落了之後,便又大選宣布道:“第二,為防人心之貪得無厭,為錢財數典忘祖,出賣好友,出賣同胞,出賣大明,謀財害命,再出這八大晉商似的奸人,朝廷將對大富商征收額外賦稅!”

這其實是後世階梯型征稅的雛形,在古代其實是沒有這個概念,一般來說是行不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