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師紫禁城內文華殿,崇禎皇帝正在這裏開禦前會議。
底下兩邊,一邊是司禮監各秉筆太監,以掌印太監王承恩為首;另外一邊,是內閣並六部尚書,以內閣首輔堵胤錫為首。
堵胤錫是從開封完成清丈土地,清查隱戶,完成屯田諸事回京師之後,便成了內閣首輔的。
此時,就聽崇禎皇帝在對底下這些臣子道:“大明兩百七十五年來積累的弊病,必須要到清理的時候。如今之局勢,流賊之亂,已經被先生驅趕到西南邊陲一帶;還有的問題,便是遼東建虜。”
到這裏的時候,他很是有點感慨,便頓了頓,似乎是回想了下,然後才繼續道:“不過,昔日最為頭疼的建虜,如今也被拖在遼東不得入關。按照先生的安排,如果登萊水師能滅掉建虜水師的話,這個事情便算是穩了。”
聽到這話,王承恩便微笑著奏道:“萬歲爺放心便是,登萊水師乃是從福建水師調過去的精銳,必定是能打敗建虜水師的!”
堵胤錫是南直隸的,也就是江蘇人,他對於福建水師,當然是聽過的。因此,他便也跟著奏道:“遼東海戰,隻要一開戰,建虜水師必敗無疑!”
崇禎皇帝聽了,也是嗬嗬一笑道:“這個,先生是有給朕分析過的,朕也相信,登萊水師必勝!不過這戰事還沒個結果,朕就睡不踏實,萬一建虜又繞道草原過來怎麼辦?”
建虜幾次繞道蒙古草原入侵關內,按照後世法的話,給關內的直接和間接經濟損失是難以想象的巨大!這一點,任何當權的人,都是無法承受的。
不過崇禎皇帝雖然如此著,卻也從來沒有下旨催促過登萊水師那邊? 哪怕有臣子有過提議? 他也沒有下旨。
實在是朝廷幹涉前線戰事,結果導致前線大敗的教訓? 猶在眼前。最近的一次? 便是鬆錦之戰。要不是先生穿越而來,這會兒就離亡國不遠了。
當然了? 崇禎皇帝不再幹涉前線的還有一個非常重大的原因,是他已經有底氣? 無須再急著幹涉了。
之前的幾次幹涉? 都是朝廷承受不起長期的戰事,軍餉糧草告急,才不得不急著催促。
可如今,對於朝廷來? 雖然長江以北的賦稅沒有收取到國庫? 但是,各地藩王的財富,卻都在用於地方軍事。要不然,興國公這一年多來的南征北戰,也堅持不下去。
還有? 鹽政的革新,不但沒有因為稅賦的減少而讓國庫收入減少? 反而因為食鹽產量大增,從而讓稅賦的收入一下提高了幾倍!
最讓崇禎皇帝心底踏實的是? 玻璃廠的利潤,源源不斷地充實著國庫。
此時? 了一會遼東的事情之後? 崇禎皇帝便開始他召集群臣商議的主要議題。
就見他看向首輔堵胤錫道:“堵卿? 開封之變革,你已經有經驗。武昌那邊的效果,朕通過太子那邊也已經知曉,都很不錯。先生來信,既然這兩個地方的試點成功,那麼其他地方,便也是要到開始的時候了,卿可有安排?”
堵胤錫一聽,稍微一想,便回奏道:“陛下,興國公在蜀地已經開展這番變革。微臣以為,蜀地當無憂也。而其他地方,則以江南為大頭。不如讓太子殿下坐鎮應府,督辦江南之革新。而在此之前,可讓江南各地主官,先行前去武昌以及開封兩地遊曆一番,如此便能做到心中有數!”
王承恩聽了,便補充奏道:“如若地方主官對於這些變革無法領會的話,便可派熟悉這些變更的官吏出任各地尚待革新之處!”
崇禎皇帝聽了,笑著點點頭道:“這法子不錯,諸卿可有異議?要是沒有的話,就由堵卿牽頭,寫一份具體安排的奏章上來,朕估摸著先生快要回來了。看看先生有沒有意見!”
聽到這話,底下群臣並沒有人有意見,對於崇禎皇帝要興國公先看過這事,他們也沒什麼。
因為諸多的事情已經證明,興國公那邊的點子不少。往往他們認為已經是很穩妥的措施,在崇禎皇帝給興國公看了之後,都能提出一些有用的補充。
或者是他們想不到的,又或者是他們看不到的,總之,興國公的那些補充,很多都能考慮到地方上的問題。
就這些補充,不知道的人了解了,都還以為興國公是老於政事的年長官吏了!
於是,對於地方之革新,就是以開封和武昌為樣本,準備在全國推廣,這個事情,就這麼議了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