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3 支持(2 / 2)

張明偉的心情不錯,便笑著又對他們道:“這台顯微鏡的作用,是打開了我們對微觀世界的認知,對於一些疾病的認知,將會有一個突破,會大大提高我們大明的醫學水平,從而讓我們少生病,提高壽命。當然,這有一個過程,需要有人利用顯微鏡這些工具去研究,格物致知,找出微觀世界的規律,並加以利用才行。”

這是造福全人類的事情,不管是皇帝勳貴,還是販夫走卒,一旦有了成就,全都是會受益的。

聽到他這話,其他人就更是沒法反對。

張明偉當然也了解他們的心情,知道新學會對原有的學識體係的衝擊,因此,他便順便又安慰他們一句道:“其實,新學並不會對儒學有多少衝擊。我也不會打壓儒學,因為在我看來,新學和儒學其實就是大明的兩條腿,一個在於思想,對於價值觀的培養;一個在於現實世界,對於現有規律的發現。總之,你們可以這麼想,新學其實也來自儒學,格物致知,是為格物學好了。”

格物致知,源於《禮記?大學》中的八目之一,既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下。大明朝最為有名的王陽明,也是非常重視格物的。

張明偉從這個角度一,就更能讓儒生接受了。

完這些之後,他急著回去,感覺得也差不多,就不想多,當即轉頭問崇禎皇帝道:“陛下,還有什麼事麼?”

對於張明偉所這些,崇禎皇帝是最能置身事外,樂嗬嗬地看著的。此時一聽張明偉的話,便立刻反應過來,連忙道:“有,有,東江鎮的捷報!”

張明偉聽了,很是高興,重建東江鎮,便有捷報傳來,那對於東江鎮的壯大,絕對是非常有利的。

等他看完之後,崇禎皇帝便問出了他最為關心的問題道:“先生感覺,那人會是奴酋麼?會怎麼樣?”

張明偉有點意外,看著捷報中的描述,想了一下道:“十之八九,就是奴酋皇太極。據我所知,他從鬆錦之戰後,身體就一直不好。如果按照……”

他本來想按照曆史的發展,可很快回過神來,就立刻改口道,“……我的推測,他應該活不過今年的。當然,也可能是我推測有誤,畢竟不知道他的具體情況,不定會有和我認知改變的地方。但是,這事情,就算有改變,也不會改變太多。”

崇禎皇帝一聽,頓時大喜道:“這也就是,奴酋命不久矣?”

對於奴酋皇太極的生死,在這大殿內的人,沒有一個會不關心,因此都豎著耳朵聽著。

張明偉聽得點點頭道:“應該是沒多少時間好活了!”

聽到他這話,一時之間,大殿內的人,不由得都是興奮起來。

皇太極的能耐,他們當然是能感受到的。這個人死了,對大明絕對是有非常大的好處。

不過在張明偉這邊,卻沒有他們這樣高興,就聽他對崇禎皇帝道:“其實,隻要我們大明自己做好了,就算皇太極不死,那也沒什麼了不起。遼東彈簧之地,偏僻之所,光複乃是遲早之事!”

話語中,透著強烈的自信。

他的這個話如果放在去年年初的時候來,估計很多人會覺得狂妄自大!

朝廷官軍對上建虜,野戰從未勝過,光是守城,如何個光複遼東法?就連建虜進關內劫掠,朝廷都沒一點辦法!

如今,他這個話換別人來,也同樣會有很多人質疑。可是,興國公所,那就有份量了。

他推薦的將領,穩定了遼東的局勢不,甚至還打贏了兩次大得戰事,不海上,隻是陸地上,兵鋒都到過遼陽重鎮。

而興國公本人,這一年多來,一直領兵南征北戰,屢屢以少勝多,最終為肆虐中原的流賊瓦解了大部分,殘餘也是逃入了西南邊陲。

興國公在軍事上的發言,那是絕對有權威的!

因此,張明偉的話一完,大殿內的氣氛都明顯活躍了起來。

張明偉不想聽他們附和,這色不早了,該回家休息睡覺的。於是,他搶過話題道:“而且,整編後的幾支軍隊,已經在草原建功,很快就充實遼東這邊。隻要再耗一耗建虜實力,到時候便是光複遼東之時了。”

完之後,他覺得差不多了,就準備和崇禎皇帝旅途疲憊什麼的。

可是,戶部尚書卻沒有一點眼力,咳嗽一聲開始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