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山海關到寧遠,大概有兩百五十裏左右。
後世開車走高速的話,也就一個多小時而已,按古代算法,就是半個時辰左右就能到。
但是在這個時期,騎軍行軍,一般是六十裏一天,大概要四、五天才能趕到寧遠城。
這差距,真不是一般地大!
在這過程中,廣寧中後所和寧遠中右所的建虜,全都和廣寧前屯衛的建虜一樣傻眼。明國兩萬左右的騎軍,浩浩蕩蕩而來,然後無視他們,繼續往東行軍,往寧遠而去。
一開始的時候,他們看到明國騎軍的時候,是嚇了一大跳的,以為前麵的城寨已經被明軍拔除了。
收到消息都沒多少一會時間,就被明軍給攻下了?
可是等明國騎軍直接繞過去時,他們才恍然大悟,敢情明軍是壓根沒打前麵的城寨,直接就越過的!
這個情況,他們是真得看不懂的。
行軍打仗,後路最為重要。一般而言,必須攻城拔寨,確保後路安全才能繼續推進。
可是,這支明國騎軍突然出現不說,竟然還無視他們這些城寨,直接就越過了!
這是什麼情況?
他們想不明白,也不敢有異動。
一是擔心明國步軍會出現,二是因為他們的後路有兩萬多騎軍,再怎麼相信大清無敵也不敢出去的。
就這麼的,他們隻能縮在城寨中等待事情的進一步進展。
………………
寧遠城這邊,海路明軍的異常,終於引起了圖爾格的注意。
畢竟大明水師不可能閑得發慌,大概有一個月的時間,那麼多的船隻,從山海關到覺華島來來回回。
另外,哪怕明軍再怎麼掩蓋,覺華島上的人數越來越多的跡象,也最終被寧遠建虜給觀察到了。
可以說,如果不是因為盛京那邊的事情,圖爾格很可能會更早關注明軍的異常。
這天午後,他就在寧遠城頭靠近大海的這一邊,遙望著覺華島的方向,聽著安排在這裏的手下稟告情況。
“據沿岸哨探回報,這幾日明國船隻已經不再來來回回,一下停了下來,很是反常!”
圖爾格聽得眉頭立刻就皺了起來,立刻追問道:“這種反常已經幾天了?”
正因為那麼多天來,明國船隻一直在來來回回,都讓他們感覺是一種常態了。突然之間,明國船隻都停在覺華島不來來回回,反而就覺得異常了。
“三天!”他的手下頭目立刻稟告道,“今天是第四天!”
回答完了之後,這頭目便又追問道:“大人,該不會覺華島上的明軍已經準備差不多,又想去偷襲遼東腹地了吧?”
他再怎麼樣也沒想過,明國會打大清重兵把守的寧遠城。
圖爾格卻聽得一驚道:“怎麼不早報?”
因為就在兩天前,廣寧前屯衛的鄂多台有派快馬來報,說明國好像有攻打前屯衛的跡象。
本來,圖爾格是緊張了一下,但是卻不見後續稟告,便以為還是前陣子的夜不收廝殺而已,規模大一點而已,因此心思就還在盛京那邊。
如今結合海路明軍的異常,他便一下想起了廣寧前屯衛那邊的快報了。
明軍到底是要搞什麼鬼?
圖爾格的腦海中,閃過了這個疑惑?
他身為建虜八大臣之一,在濟爾哈朗不在的時候,作為鎮守寧遠的主將,當然知道一些普通建虜不知道的情況。
比如洪承疇的所說的大部分情況,他就有資格了解。
鬆錦之戰,是明國調集了所有能調集的關內軍隊,集結起來救援被大清圍困的錦州,最終全軍覆沒。這一戰之後,明國關內,就再沒有了像樣的軍隊!
可是,才過去兩年左右而已,並且明國關內還有流賊到處作亂。在這樣的前提下,他並不認為明國有組織大舉進攻大清的可能!
再退一步說,如果明國真得想大舉進攻的話,當初又何必放棄寧遠重鎮呢?
因為,對於明軍的這些動作,圖爾格真得想不明白!
他正在想著,忽然,就見有探馬急匆匆地衝上城頭,氣喘籲籲地向他稟告道:“大人不好了,明國夜不收上千騎已至寧遠中右所!”
一聽這話,圖爾格頓時一驚:上千騎夜不收怎麼就到了寧遠中右所呢?前麵幾個城寨怎麼就沒消息?因為眼前這個稟告的探馬,是屬於寧遠城的。
以前的時候,從未有過明軍夜不收的數量如此之多。
根據種種異常,圖爾格頓時就感覺到壓力了。
於是,他立刻回到衙門,開始調兵遣將,派出大量探馬,往山海關方向而去,要搞清楚明軍到底在搞什麼幺蛾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