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上,有其他建虜探馬看到海上的明國船隻,基本上也是不以為意,目送著這些船隻北上而已。
然而,讓所有建虜萬萬想不到的是,這一次的明國船隻,並沒有北上前往遼東腹地,而是突然在小淩河口那靠岸。大隊大隊的明軍將士,紛紛從船上湧下來。
一看到這,建虜探馬不由得大吃一驚,很顯然,這一次明軍是來真的了。
於是,快馬立刻飛奔錦州。
濟爾哈朗一聽稟告,頓時大吃一驚:“明軍這是好大的膽子,竟然敢攻擊鬆山堡?”
鬆山堡,也就是廣寧中屯所,是一座衛城。原本鬆錦之戰的時候,這個鬆就是指鬆山堡,最終洪承疇等人,也是在這座城裏,被守將夏承德開了門才導致全軍覆沒的。
這裏是錦州的前哨衛城,離錦州自然不遠。明軍進攻這裏的話,錦州這邊的兵力便能很快前往增援。也因此,濟爾哈朗一聽明軍在小淩河口登陸時,就感覺很震驚,想不通明軍為什麼有這麼大膽子,就不怕被大清裏應外合,一舉殲滅麼?
還是說,明軍有足夠的把握,能在錦州援軍到達之前,就打下鬆山堡?
一想到這,濟爾哈朗立刻想起了寧遠城。
寧遠城遠比鬆山堡要堅固地多,也大得多。可是,誰也沒有想到,短短兩天不到的時間,寧遠城就被明軍攻下了。事後才知道,明軍早有動手腳,在暗地裏挖了地道的。
這麼想著,濟爾哈朗就擔心了,萬一鬆山堡也被明軍動了手腳呢?
不過還是有點不一樣的,鬆山堡是被大清攻占的,而寧遠城是被明軍主動放棄的。由此可見,鬆山堡被明軍動手腳的可能性極小。
雖然想明白了這點,但是,濟爾哈朗還是不敢掉以輕心,立刻集結兵力增援鬆山堡。
錦州和鬆山堡大概也就三十來裏路而已,步軍都能一天就趕到,騎軍不惜馬力的話,就更不用說了。
不過軍隊集結不是說一句話下去,軍隊就能完成集結的。
軍隊總不能空肚子上路吧,得先吃飽飯,糧草物資也要調配裝車隨軍吧,要不然人去了,物資沒跟上,萬一不能不能一戰而定的話,軍隊難道喝西北風?
因此,錦州這邊,除了駐守錦州城的三千騎軍被立刻派了出去之外,其他軍隊的集結,是花了一天時間,在第二天才開始出動的。
可是,隨後的軍情稟告,又讓濟爾哈朗意外了。就見他看著他馬頭前打千跪地的探馬確認道:“什麼,明軍並沒有進攻鬆山堡,而是往錦州而來了?”
“是的,殿下,前鋒已經離此不遠。”
探馬的回答,讓濟爾哈朗非常地震驚,當即皺著眉頭自言自語道:“明軍的目的,難道是錦州?可是,他們能確信一戰而下錦州?這錦州可是大清打下來的,又不是明軍主動撤退的!”
說真的,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濟爾哈朗是個慎重的人,反而更是疑心疑鬼起來。
因為明軍的這番操作,實在太沒道理了。
按理來說,錦州城是有名的堅城,之前的時候,大清是靠著圍困,把城裏的人圍得耗盡了物資,才打下的錦州城。
明軍不管身後的鬆山堡,就全軍來攻錦州的話,就等於沒有後路,隨軍隻能攜帶一點糧草,最多是兩三千,耗完了之後軍隊的糧草怎麼辦?
之前的寧遠一戰,明軍的糧草是通過海上運過來的。可如今錦州這邊離海岸線遠不說,中間還卡著一個鬆山。明軍的糧草,那是斷然不可能大規模運過鬆山堡的啊!
明軍的戰法,實在出乎意料,讓濟爾哈朗硬是想不明白。
不過明軍兵力的雄厚,他還是通過探馬已經大概知道了。
至少三萬多的步軍,還有兩萬的騎軍,共計五萬人馬,正在浩浩蕩蕩的殺過來。
而錦州這邊,一共就四萬左右的兵馬,並且有一萬多的兵力,是在錦州之外的兩座衛城內。而此時,濟爾哈朗從錦州帶出來的人馬,也隻有兩萬不到。野戰之下,以少勝多,並不理智。
如果換成豪格、阿濟格等人的話,說不定就先迎過去幹一戰再說了。但生性謹慎的濟爾哈朗,卻最終選擇了退回錦州城,一邊固守待援,一邊倒要看看,明軍這次葫蘆裏要賣什麼藥?
於是,就這樣,明軍大部隊,便在黃昏之時,浩浩蕩蕩地重新出現在錦州城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