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我們一飽眼福、心滿意足,沒有什麼可期待的了。
這是個完美的季節,鳥兒們都換上了最華美的服裝,唱起最動人的歌。所有的藝術大師都會集在這裏,知更鳥和歌雀不負期待。所有的鶇鳥都來了。我進入森林,坐在路邊的石頭上,手裏捧著剛摘的粉色杜鵑花,仔細聆聽。杜鵑是在六月才回到森林裏的,極樂鳥和金翅雀也在這個時候陪伴杜鵑歸來。刺歌雀在草坪上唱起了動人的歌曲,原野春雀在空中歡快地鳴叫,整個森林上演著鶇類鳥的音樂會。
杜鵑是森林中最孤獨的鳥之一,出奇地安靜和溫順,同樣不受快樂、哀愁、驚懼或憤怒的影響。它靜靜地站在枝頭,四周歡快的場景似乎和它沒有任何關係,它的鳴叫聲就像獨自在林中徘徊、遊蕩,對農夫而言這是雨前的征兆。在一片歡快、甜蜜的歌聲中,我尤其喜歡聽這種奇怪、有穿透力的鳴叫。即使離著數百米遠,聽到從叢林深處傳來鳴叫聲,也十分神往。華茲華斯曾經寫過的讚美歐洲一些鳥類的詩句正適用我們的物種:
朋友,我已經聽到你快樂的歌聲
杜鵑呀,我該將你喚作鳥兒
還是飄揚的音符
我靜靜地躺在綠草地上
聆聽你那響亮的叫聲
聽它們在山間飄過
一會兒在那兒,一會兒在這兒
歡迎你呀
在我的心中
你不是鳥,是美麗的精靈
是歌聲,更是傳奇
這裏的杜鵑隻有黑嘴杜鵑。黃嘴杜鵑大多數都在南邊生活。它們的叫聲相近。前者有時發出像火雞的叫聲。後者的鳴叫類似“咕,咕咕,咕咕咕”。
黃嘴杜鵑通常在一棵樹上搜遍所有樹枝,直至把所有的蟲子都吃光。它蹲在枝頭,左顧右盼,仔細觀察,一旦發現食物,便展翅撲去。
六月,蟲子四處活動,殘害各種花果。杜鵑這時會造訪果園和花園。杜鵑的性格很溫順,允許你在它幾米遠的地方活動。有好多次我走到距離它隻有幾米的地方,它似乎都沒有受到驚嚇,它非常單純,或者非常冷漠。
杜鵑有著淡褐色的羽毛,和其他淡褐色羽毛的鳥類相比,杜鵑的羽毛格外漂亮、有光澤。並且杜鵑的羽翼還以堅硬和精致為世人所知。
黑嘴杜鵑的一些特征和旅鴿非常相似,它們有著相似的頭形、帶著紅眼圈的眼睛,甚至起飛、降落的姿態都很相似。隻是在飛翔時,旅鴿的速度和姿態比黑嘴杜鵑要卓越得多。在森林中飛翔的時候,知更鳥和鴿子總是發出“嘩啦嘩啦”的聲響,而黑嘴杜鵑飛行時卻沒有任何聲響,安靜極了。
你聽過原野春雀的歌聲嗎?如果你生活在擁有廣闊牧場的鄉村,你就不會錯過這種鳥的歌聲。我相信,威爾遜先生[3]一定不曾聽過它的歌唱,否則怎麼會給這個小精靈取“草雀”這樣的名字。當你從原野中經過時,它總會出現在你身邊。沒錯,就是那尾巴上有兩條橫向白色羽毛的小鳥。如果你想找到它,不能去草地或果園,而應該去高高的微風習習的牧場。它的歌聲在日落之後最引人注目,那時其他的鳥兒都已沉默下來,所以,人們給它取名“黃昏雀”。黃昏時分,放牧歸來的農夫總能聽到那悅耳的歌聲。歌雀的叫聲十分清脆悅耳,黃昏雀的鳴叫則柔和、原始、甜蜜、悲涼了許多,也許它的歌聲融入了對過往最美好的日子的回憶,就像鳥兒的晚禱——這位樸實無華的牧場詩人。向那些廣闊、光滑、高高的原野走去,讓牛羊在那兒吃草,你找一塊溫暖、幹淨的石頭坐下,靜靜地聆聽它們的歌唱。歌聲從牧群吃草的矮草叢中響起,由遠及近。起初,你隻能聽到兩三個悠長、清亮、平和的音節,漸漸地,歌聲以柔和的顫音結尾。通常你隻能聽到一兩個響亮的音節,因為微風把一小部分微弱的聲音吹走了。這是多麼樸實、平和而又無意識的旋律啊!這是大自然中最具特色的聲音。所有的草、石頭、殘枝、安靜的牛羊群以及在溫暖晚霞照耀下的山丘,都與歌聲融為一體,這也是鳥兒們的功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