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繼續往老巴克皮林的深處走去,時而行走在光線昏暗或者雜草叢生的小道上,時而越過柔軟、腐朽的原木,時而越過荊棘叢生的灌木叢,時而穿過野櫻桃、山毛櫸編織而成的涼亭,時而越過開滿黃白色野花的草地,或者在齊腰深的灌木叢中穿行。

呼呼!呼呼!呼呼!我身邊突然飛起了一群沒有成年的山鶉,它們拍打著稚嫩的翅膀,又分散開,紛紛躲進灌木叢中。我悄悄地藏身在蕨類植物和荊棘叢中,等待著山鶉媽媽召喚它的孩子。小山鶉還沒有成年,怎麼能夠飛起來呢?自然將精力都放在鳥的翅膀上,把它們的安全放在首位。幼鳥的軀體被絨毛所覆蓋,即使羽毛還沒有長出,羽莖也已出現,在短時間內,小鳥就可以飛行了。

在雞和火雞身上可以看到同樣的羽翼快速發育生長的現象,但是其他禽類都要等羽毛長全後才能飛翔。有一天,我在一條小溪邊上見到一隻看上去隻有一周多大的小濱鷸,真是個漂亮的尤物,它滿身都是灰毛,異常機警。看到我後,它立刻跳進水裏,飛快地遊走了。看來它並不需要羽毛,借助水路也可以逃生。

聽!灌木叢裏傳來一陣溫柔、有感染力的“咕咕”聲,那聲音微小、熱情但又隱蔽,隻有最機警的耳朵才能聽到。那是山鶉媽媽在熱情地召喚自己的兒女。過一會兒,四周響起了雛鳥微弱的“耶普”的應答聲。確認沒有危險後,山鶉媽媽發出了陣陣洪亮的“咯咯”聲,小雛鳥們這才跌跌撞撞地開始向媽媽待的地方聚集。我從藏身之處走出,沒有刻意小心地行走,結果所有聲音立刻消失了。我的尋找變成了一場徒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