凱諾答應一聲,跑到屋子後麵去翻,過了一會兒,他拿著一本書過來遞給我:“這是我爺爺讓我給您的書先生。”
“我的眼睛已經瞎了,不能再教你什麼,你需要自己學習。”古來阿斯說:“你必須看這個書,並且記住它。”
我拿過來一看,有半寸厚,黑色的獸皮封麵,上麵有些被蟲子蛀出來的小洞,但是封麵上沒有書名,翻開扉頁,上麵潦草地大寫著一個英文單詞“Diaries(辭典)”,下麵寫著個人名:Wiley Levinson(威利·萊文森),別的什麼都沒。
翻開看,裏麵是淡黃的書頁,紙張很薄,但是很堅韌,仔細看還能看到有些紋理,像是葉脈,原來這種紙張是用一種樹葉加工而成的。上麵用黑色的墨水手寫著密密麻麻的文字,開始是一篇很長的英文序言。
裏麵的內容有兩部分,一部分是英文字母,一部分是一種看不懂的古怪符號。
“這是一本日耳曼語和圖語對譯的詞典,”古來阿斯說:“是100多年前,一位偶然來到這裏的地球學者寫的,這書隻在地球人中間流傳,很少,都是抄本,這本是我在年輕的時候抄寫的。它能幫你很快學會圖語,並認識圖此讚剛文字。如果有不懂的,你可以問我,也可以問凱諾。”
“太好了,謝謝您!”我很高興,對我來說,沒有比看書更容易的事情了。
凱諾給我安排住處,這個屋子共有四個房間,中間的客廳是一個,右邊小的格米拉住,左邊的房間古來阿斯和凱諾住,後麵的一個房間是倉庫,裏麵堆放著雜物。外麵還有個小屋子,是廚房——看來這裏人的生活習俗有點象地球人。
但是古來阿斯的房間住兩個人已經很擠,我隻能在客廳的最裏麵角落裏收拾出一塊地方來,鋪上木板和一種厚厚的草席(他們叫“耳服”)當床。
吃飯很簡單,用一種象豆子一樣的穀物煮成飯,一些蔬菜和樹葉煮熟加點鹹的或甜的佐料當菜,可我驚奇地發現這裏竟然也有小麥,因為那種豆子一樣的穀物裏混雜著一些小麥,和地球上的一模一樣。
此後的七八天,古來阿斯不許我出門,因為我不會說圖語,出去不能交流,太危險。隻是蹲在家裏讀那本書,不懂的他就給我講,主要是將圖語字母的拚讀以及語法,讓凱諾教我書寫。
期間經常有人來,取走凱諾、格米拉抄寫的書頁和繪製的圖形,還有人找古來阿斯占卜,古來阿斯就用那種細長的黑木片給他們占卜,他們都會留下些圓形的金屬幣,赤紅色的金屬,看上去象紅銅,上麵帶著些圖案和圖文,但是金銀我一點沒見到,更沒見到什麼遍地的寶石,紮來紮爾那個大騙子!
古來阿斯祖孫三人在山穀裏被稱為“阿佩安雅斯(有智慧的人)”,他們主要靠給人家寫文書、做賬、抄書、畫圖、製表為生,古來阿斯還是巫師,會占卜,屬於山穀中最有學問的文化人,因為這裏99%人都是不識字的文盲,他們隻是尚武,貴族一般是文武兼修,而平民基本上沒有人學習文化,需要寫字了,就來找古來阿斯祖孫三人代筆。
圖文是記錄圖語的一種記音文字,39個字母,形狀古古怪怪的,用來拚寫圖語詞彙,字母並不多,但是還有些綴加符號,除了標點符號外,還有一些標聲調和讀法的符號,他們稱為“鹿噶(別符)”,足有七八種,一個詞語,加不加別符讀法不同,意思也不同。
比如說“穆赫拉”這個詞,如果什麼都不加,意思是“天神”,“穆赫”的意思是“天”,“拉”的意思是“神”,但是如果在上麵加上兩點,就要讀“穆-赫拉”,意思是“至尊的”,用為皇帝的專用尊稱,相當於“陛下”;如果在下麵加條象波浪線一樣的短線,就要讀“穆赫-拉”,意思是“有能力的”或“多才多藝的”,又成了形容詞,就這麼麻煩。
好歹我記憶力還算超強,不到十天,我已經能用簡單的圖語和古來阿斯祖孫對話了,而且越來越熟練。
同時,我從《辭典》的作者威利·萊文森的英文《序言》裏知道,萊文森是一位年輕的英國傳教士,1871年6月4日,他乘船從美國弗羅裏達半島的卡納維拉爾角乘船去哈密爾頓,結果在百慕大海域遭到罕見的暴風雨,空中閃電轟鳴,海麵上出現了巨大的漩渦,他們的船被漩渦吞噬,沉入海底,並被卷入一個海底空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