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四章:仁君(1 / 2)

我看的出神,這最後邊的兩幅畫,就一前一後放著,畫風轉變之大,讓人一時間緩不過來,我仔細盯著畫麵出了神,前麵的彩畫都能在河伊女國找到對應的實景實情,越到後麵越開始離譜了,我此時有個膽大的想法,也許這兩幅記載的畫麵都是真的,河伊女王善用秘術,能通往冥界,也許不小心把來自地獄的惡鬼放到人間,為非作歹,而女王又憑借自己的法力將其收服,保護了女國安康。

雖然這樣的情節有些誇張,但古人的想象力確實豐富,就比如在古代,人們的科學水平有限,對自然的認知也不夠全麵,他們就認為打雷下雨就是由天上的神靈掌控,於是有了拜神求雨隻說,後來,隨著科技進步,人類的思想也在進一步解放,甚至可以人工降雨,再不用看著老天爺臉色吃飯。這就是曆史的發展,由最原始時唯心主義,求己不如求神,到後來唯物主義,打破封建思想,徹底解放自己,求神不如求己。現在人們倡導科學,追求真理,可單調地強調唯物主義,也不適合人類發展,我說這個意思並不是說搞封建迷信,隻是,唯物和唯心,並不是絕對對立的,社會人類可以從神靈之中尋找精神的慰藉,心靈的發展,相信神靈,並不是盲目的崇拜,就像佛家所說,每個人都心中都有一尊佛,每個人都是自己的佛。畢竟,社會精神層麵的發展,要走向審美。古人有時甚至把天災人禍都想象成是暗中有惡神作祟,這樣的記載在古文獻中也不少見。

所以我猜想,這上麵描繪的惡鬼,並不是真正的鬼,很可能是一場瘟疫,一場天災,畢竟那時候河伊女國所處環境相對封閉,醫療衛生條件比較差,很可能一場嚴重的流行性感冒就會奪走很多人的性命,人們把瘟疫當做惡魔記錄下來,而河伊女王又憑借自己的能力製服了瘟疫,自然就成了人們眼中地位崇高的君主。

我想得出了神,剛想去看看後麵那幅畫上有沒有什麼線索,卻被黑皮的呼喚聲嚇了一跳,

“孟琬把東西都翻譯好了,你快過來聽聽!”

沒辦法,我隻能先打斷自己的思路,跑過去聽孟琬是否得到了什麼關鍵性的線索。

“這上麵的東西有點多,一時半會兒說不清,等我捋一下,”孟琬低頭整理這本子上的內容,用筆勾勾畫畫,其餘人都沒說話,靜靜地等,像個小孩子認真地在床上蓋好被子等媽媽講睡前故事一樣。

“這上麵先是記載了河伊女王一生的功績,稱頌河伊女王是個賢德君主。”

一聽這話我心中便一陣哂笑,難道壓迫別國,屠殺男嬰,沒有一點母性,難道這些都是一屆賢君該有的表現嗎?但我沒說話,繼續聽著。

“河伊女王稱自己是從外界來的天女,因為見慣了世外戰亂,暴動,黑暗的社會,想要自己創造一個美好的國度,這想法與桃花源有異曲同工之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