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目光也隨之移過去,這張被鐵索鐵箭禁錮住的黑床到底是什麼來頭,誰也弄不清,床有半米多高,就是一張普通的雙人床大小,與其說是床,更不如說是一塊大石墩擺在地上。在床上還躺著一具已經幹癟的女屍,皮膚發黑,五官已經被挖去,留下幾個深黑色的洞,雖然屍體已經風幹,但還是能從其翻爛的皮肉看出女屍生前遭受了巨大的痛苦,曾遭受過酷刑,而且周身被細鐵鏈纏了一圈又一圈,且在身體正中央貼著一張符咒,那符咒並不是紙做的,而是一塊幾乎快要腐朽的木板,上麵用黑色字跡畫著一道歪七扭八常人難以看懂的符號。
女屍的身體也是經過特殊處理的,一般來說,屍體露天保存的話,不出個把月就被空氣中的細菌分解得差不多了,屍體定會腐爛氧化,從古墓中挖出的保存良好的屍體,一般分為兩類——幹屍和濕屍。兩種屍體都是在棺槨中用特殊的藥品醃製,而且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隔絕氧氣防止屍體氧化。
幹屍的身體跟臘肉基本上沒什麼區別,而濕屍也並沒有多奇特,就是濕透了的幹屍而已。說起來雖然輕鬆,但在古代想要製作保存這樣一具屍體卻極為困難,一個是工匠要保證棺槨絕對不能進入空氣,還要加入一些防腐防菌的藥物,這兩項都極為考驗古代工匠的技術。而那時候科技雖然不發達,但古人的智慧總是超出我們想象,上世紀考古工作者層挖出戰國時期一個王侯的大墓,其中最著名的就是王侯母親的一具濕屍,人們打開棺槨,發現棺槨底層充滿暗紅色的液體,竟然還有一絲清香,棺槨內的屍體也保存完好,衣服和人體都如生前模樣。
還有最著名的就要數馬王堆墓中的辛追夫人了,現代科學家早已通過科學技術還原其容貌,確實是一位美貌無雙的佳人,隻是人們之前總是傳說辛追夫人的棺槨如何如何神奇,使之保存了千年之久,都還是原來的容貌,但為什麼我們看到的照片上卻是那副怕人的模樣呢?其實就和空氣氧化有關,話說當時人們取出棺槨後,尚未開會研討如何打開棺槨,由於技術限製,一旦開棺,內部結構就會被氧化。
科學家們正在開會時,有兩個不知情的考古學者便提前打開了棺槨,隻見保存完好的辛追夫人栩栩如生,麵貌一如從前,但由於和空氣接觸,身上的衣服和自己的身體,僅僅在幾秒之內便迅速氧化,化成無數粉末,因此,這也造成了中國乃至世界考古界一沉重悲痛的重大損失。
包括秦始皇陵在內,當下人們不是沒有技術打開墓室,隻是沒有辦法讓其中的擺放不和空氣接觸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