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3 / 3)

盧作孚看長子笑,心想,兒子的話對的,是得馬上行動,欲言。

“快看!”童少生說。

大家都朝車窗外看,看見了曼哈頓西側自由島上手持火炬的自由女神像,矗立在紐約港的入口處,守望著這座大都會,迎來了自19世紀末以來到美國定居的千百萬移民。

“爸爸,停車看看吧。”盧國維說。

“好,停車。”盧作孚笑道。

到紐約這麼多天了,還沒有看看這裏的名勝風光。

汽車停到岸邊,盧作孚一行下車觀景。來自大西洋的秋風掀動著人們的衣襟,遠處,那雙唇緊閉戴冠冕著羅馬長袍的自由女神像仿佛在向他們招手。

盧作孚看著,道:“美國是個兼容性強的國家,這女神像其實不是美國人造的。”

盧國維接話說:“我看過介紹,像的鋼架是設計巴黎鐵塔的埃菲爾所設計,雕像是由法國雕刻家維雷勃杜克設計,並且是在巴黎完成的。是法國政府作為慶祝美國獨立100周年的禮物贈送給美國的。”

盧作孚點頭,環視大家:“一直讓大家奔忙,參觀、了解情況,你們有啥子收獲?”

童少生說:“學到人家不少長處。”

張澍霖說:“開了不少眼界。”

盧作孚問:“還有呢?”

童少生笑:“盧總,你是不是有啥子新的想法了?”

盧作孚笑:“我是在問你們呢。”又說,“我確實是有新的想法。你們發現沒有,這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不久的美國,戰時使用的一大批軍用的剩餘物質需要處理,包括一些軍用船舶。我打聽了,價格相當便宜,在國內是沒法買到的。”

盧國維茅塞頓開:“啊,對,這些船舶完全是可以改造後做民用的!”

盧作孚點頭笑:“走,上車!”

一個好點子可以帶來好的效益,一個金點子可以帶來大的轉機。

盧作孚的又一個事關民生公司前程的浩大行動開始了。他們興致勃勃、費寢忘餐奔走於美國處理戰後物質的有關部門,開展了一個又一個漫長、艱苦的談判。工夫不負有心人,盧作孚這新的想法竟然變成了現實。

新年前夕之夜,紐約百老彙233號3802室民生公司駐紐約的辦事處內燈火通明,室內放有鮮花和彩燈閃灼的聖誕樹,壁爐的火焰熊熊燃燒。條形會議桌前坐有民生公司在紐約的要員,公司老總盧作孚主持召開迎新會。

“大家都沒有想到吧,我也沒有想到啊!”盧作孚嗬嗬笑,“我民生公司僅僅花了兩三百萬美元,就購買了5艘巨型坦克登陸艇、1艘大型油輪、4艘中型登陸艇,還有尚未建造完成的10艘駁船。”

張澍霖補充說:“加拿大那3艘掃雷艇的生意也最終談妥了。”

“好!”盧作孚道,“這樣呢,我們就會有遠洋輪船了。”翻開筆記本,“我初步想了,這些船舶,就在美國和加拿大改建,5艘巨型坦克登陸艇改建成三千噸級的‘遠’字號貨輪,可以考慮‘懷遠’、‘寧遠’、‘定遠’等名稱,主要在我國沿海行駛;那艘大型油輪改建為‘太湖’號海輪遠洋;3艘掃雷艇改建為‘生’字號拖輪,可取名‘生哲’、‘生輝’等名稱。”

童少生湊過來看盧作孚的筆記本,嗬嗬笑:“盧總,你這個小筆記本,可是民生公司前景的大圖啊!”

盧作孚笑:“我還跟國內‘金城銀行’的頭頭商量了,合作成立‘太平洋輪船公司’,在美國購買3艘海輪。”

張澍霖笑道:“盧總打算取何名字?”

盧作孚說:“分別叫‘黃海’、‘東海’、‘南海’如何?”

張澍霖點頭:“好,這都是我國著名大海的名稱。”

盧作孚笑,從公文包裏拿出幾份程心泉、朱正漢從重慶總公司發來的電報,說:“今天是抗日戰爭勝利後第二年的最後一天了,我想跟大家說些好消息,聽不?”

大家鼓掌,都說要聽。

盧作孚看電報,說:“繼今年8月28日‘民眾’輪從上海首航台灣基隆後,一個半月前的10月31日,也就是我們與加拿大那三家銀行簽訂購船借款合同的第二天,‘民眾’輪又由基隆航行天津,開辟了北洋航線。12月17日,我民生公司基隆、香港和天津辦事處成立,12月16日,廣州辦事處也成立了……”

這次迎新會開得熱烈,人們都格外振奮,民生公司已經破浪遠航了。

回到住處後,盧作孚叫了盧國維到陽台上,看著紐約的城市夜景,說:“兒子,爸爸要回國去一趟,當然,很快還要過來。這購船、造船的事情,不是來一兩次就可以落實的。你得留下來。”

盧國維說:“爸爸,你讓我留在美國?”

盧作孚說:“不,你去加拿大,去參加實習和監造‘門’字號輪船。”

盧國維頓感責任重大:“爸爸,我去監造‘門’字號輪船,能行?”

“你說呢?”

“我,試試吧。”

“不是試試,是要認真、負責地完成好這個任務!”

“爸……”

“啷個?要打退堂鼓?”

“我是擔心你的身體。”

盧作孚乜他道:“看你說的,活像你就是我的保健醫師。”

盧國維嘿嘿笑:“爸,回去後,向媽媽和弟弟妹妹們問好!”

“嗯,我曉得。”

盧作孚眼圈發熱,兒子長大了,曉得時時關心老人和弟妹們了。遠眺東方,大洋那邊是祖國,有他至愛的妻子、兒女。今年夏天,在重慶的一些學校開始搬遷,二兒子國紀念書的中央大學、大女兒國懿和二女兒國儀念書的金陵大學都屬於搬遷之列,都是遷往南京。3個兒女隨學校到南京後,住進了民生公司在嶽麓路2號為駐京代表吳麟伯租的一所房子裏。那是幢一樓一底的青磚瓦房,四周圍有竹籬笆,院子裏有塊菜地。他思念那房子了,思念那房子裏的兒女們。內疚起來,自己成天忙碌,一家人天各一方,就是在南京時也是常住在上海路4號民生公司的招待所裏,在那裏辦公、會見來訪者,很少去看望3個兒女。

“爸爸,媽媽應該搬到南京去住,好照顧你。”盧國維說。

“倒是,等明年開春吧。”盧作孚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