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公族的他,雖然不得誌,但是,骨子裏還是希望黎民能有了身份認同感的。
因為,這代表他血脈的尊貴程度……
耿姬捅了捅柱厲叔的胳膊:“良人,在現實的生死和虛無縹緲的血脈上麵,你認為黎民會怎麼選呢?”
柱厲叔不說話了!
他不得不說,耿姬說的有道理。
……
翌日。
莒國朝臣濟濟一堂。
秋收在即,這正是需要慶祝的時候,金秋,在上古時期,就是先民慶祝豐收的時候。
春社與秋社,乃是古人最為重視的節日。
春社日,國君帶著百姓,祈求今歲風調雨順,收成豐厚,國泰民安。
秋社的時候,則是感謝土地神賜下今歲物產豐饒。
這就是所謂的“春祈秋報”。
此時,水稻已經收割,眼見就要到了秋社的時日了,是以,莒國朝堂,正在商議今歲如何布置……
執宰公子鐸當先站了出來,他行禮之後,開口道:
“社,所以神之道也。地載萬物,天垂象,取材於地,取法於天,是以尊天而親地也。故教民美報焉。”
公子鐸掃視一圈,看著一眾麵有喜色的公卿,繼續道:
“君上,秋社乃是重中之重,我國今歲大豐收,卻是能夠填補了去歲災荒的空缺,如此,君上當盡早定下章程,帶領我等拜謝土地!”
己狂點頭:
“社者,五土之總神。土地廣博,不可遍敬,而封土為社而祀之,以報功也。”
己狂說出了自己對於秋社的重視,然後一錘定音道:“史官,記下一旬之後,吾國上下一心,當共祭秋社!”
若是往常的時候,史官柱厲叔自然是會出來回答自己聽到了的。
然後,他就會用毛筆快速記下了國君的話語,等到下朝之後,在用小刀刻在竹簡之上。
這些竹簡,就是莒國的曆史……
等到國君去世之後,竹簡裏麵的一部分,會陪葬國君身邊。
比如魏國史書竹書紀年,就是這麼留下來的。
而記錄朝政的初始竹簡,則會或是被焚燒,或是陪葬在了史官身邊。
比如——睡虎地秦簡就是這麼來的。
己狂喊了史官,本以為那個老是與他作對的固執家夥,會立刻回答的時候,哪知道人群裏並沒有柱厲叔的身影……
眾臣麵麵相覷。
史官邊上的一個小吏回答道:“君上,史官今日並不曾前來朝議。”
“來人呐!”
己狂當即就惱了!
“給我去將柱厲叔捉來!”
己狂的胸膛不停地起伏著,史官柱厲叔欺他太甚!
這個又臭又硬,就像是溷軒裏麵的石頭的家夥!
……
五十八年前,齊國執政崔杼,殺了給他戴綠帽子的齊莊公,然後害怕會被如實記載,於是對太史伯開口道:
“齊莊公這個昏君,活著的時候,也是沒有幹了什麼好事,你就寫一個‘昏君暴斃’,我自然會給與你好處的!”
哪知道,太史伯在史書上記下了:“夏五月,崔杼弑其君。”
崔杼可是齊國執政啊,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位置。
見到史官這樣記載,他當即大怒,斬殺了太史伯。
史官這個職務,素來都是世襲的。
於是太史伯的弟弟太史仲繼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