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一劍自上而下,淩空擊下,這一劍的迅疾輝煌已頗得天外飛仙的精髓,但終究隻得其形而未得其神,因此劍招還是有一點點破綻,小顧道人瞧出了這一丁點破綻,因此格擋住了刺來的劍,可小顧道人也隻是格擋下了這一劍,並沒有破這一劍。
——小顧道人本來打算乘此良機一舉拿下楚天,但事與願違,他拿不下楚天。
兩方交手平分秋色!
這種結果不是小顧道人希望瞧見的,小顧道人剛一立定,劍招就已發生變化。
剛剛小顧道人施展淩厲迅疾的劍招對付楚天,結果拿不下楚天;但小顧道人再次出手,招式便已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他用出了最擅長的劍招——七七四十九手回風舞柳劍法隨即施展出來。
昔日顧道人未創出回風舞柳劍法之前,江湖上就公認有玄門兩大劍法,他們分別是武當的兩儀神劍以及昆侖的飛龍大九式,這兩大劍法創立已久,而且又已經過後來才智卓絕之士的不斷改良,最終成為武林公認最頂尖的兩套劍法!
但在顧道人創出七七四十九手回風舞柳劍法之後,昔日的玄門兩大劍法便成了現如今眾所周知的玄門三大劍法。
僅此一點就可見顧道人當年是多麼驚才絕豔,回風舞柳劍法又是多麼高明超卓的劍法。
世上大部分的劍法都也招式取勝,即便是武當的兩儀神劍以及昆侖派的飛龍大九式、華山派的清風十三劍、點蒼派的飛鷹十七刺都是如此,都以劍招的變化取勝,但巴山顧道人是當世罕見的絕代奇才,他所創立的回風舞柳劍法重劍意而過於劍招。
昔年顧道人行走江湖之時,和不少江湖上齊名的高手交手,不少武學名家即便可以在劍招上可以和回風舞柳劍法分庭抗衡,甚至於技壓一籌,但最後都免不了被劍意所擊敗,也正因如此,回風舞柳劍法也被公認以空靈清絕而冠絕於世,這是一套重意而過於重招的劍法。
小顧道人平素極少和人交手,也極少施展回風舞柳劍法,但剛才以淩厲鋒銳的劍招和楚天交手之後,小顧道人就已明白,若想擊敗楚天,就不得不動用看家絕活,因此他才施展出這套回風舞柳劍法用來對付楚天。
小顧道人對於自身的劍術造詣頗為自信,可麵對楚天,小顧道人也沒有把握是否可以挫敗楚天。
麵對小顧道人所施展出的回風舞柳劍法,楚天應對的方式很簡單——退!
其實從旁觀者的角度看來楚天實在不應該退得,因為小顧道人的出劍速度不快,招式也不算淩厲,甚至每一招每一式之中似乎都存在許多疏漏之處,按照道理來說,隻要尋到其中一丁點破綻,就足矣刹那間擊敗小顧道人。
因此這個時候最應該做的不是退,而是攻——狂風暴雨水銀瀉地式一般的攻。
可楚天偏偏選擇放棄了大好良機而後撤閃避!
不僅是後撤閃避,而且還是立刻馬上瞬間後撤閃避,仿佛小顧道人已是個不可戰勝的神祇,是洪水猛獸,隻能退避三舍,不敢冒犯神威。
若有人瞧見這一幕實在會對楚天的主動驚詫不已,因為楚天無論如何看來都不應當後撤的,可楚天偏偏一劍也不攻,甚至完全放棄防守式的退出了戰圈。
這其中難道有什麼變故呢?
都說當局者迷,旁觀者清,事實上有時候不是當局者迷旁觀者清,而是旁觀者迷當局者清。
旁觀者所瞧見的有時候隻不過是表象,而當局者所瞧見的或許才是本質,楚天在小顧道人施展回風舞柳劍法的一刹那,楚天就已感覺到了一個陷阱已向著他展開。
以楚天的眼光來看,小顧道人的回風舞柳劍法雖然飄渺靈動,但劍招之中存在了多處破綻,每一處破綻看上去都非常要命。
這一刹那,楚天甚至已忍不住想要攻入其中一處破綻,一舉拿下小顧道人;但楚天沒有被情感衝昏頭腦,他的頭腦一直很清醒,因此他感覺到了這其中的古怪之處。
——回風舞柳劍法在顧道人創出之後就名列玄門三大劍法之一,回風舞柳劍法本不應當如此孱弱可破,而倘若小顧道人的劍術造詣僅僅止步於此,那麼又怎麼能算得上獨步江湖的第一流劍客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