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四章、大俠之心(1 / 2)

近些年來江湖中公認為大俠的人已經越來越少了,但任何人都承認金字招牌方家的方巨俠是公認的大俠。

方巨俠大俠的名頭並非是憑空而來的,而是一次一次鐵與血的事件,一次一次英勇過人的表現贏得回來了,固然有不少人認為方巨俠為什麼事情事情都是做得對的,可每個人都不得不承認方巨俠是舍己為人,每一次做事都總是先考慮到他人的那種人,而隻要是這種人就已足矣成為大俠。

方巨俠是真正的大俠。

大俠所考慮的事情和尋常人考慮的事情自然是不一樣的,許多事情隻有做出來之後,其他人才能恍然大悟。

方巨俠往大宋汴梁一趟是感慨良多的,他甚至因為這一趟非常自責內疚,他會自責倒不是因為自家義子在汴梁城掀起風雨,因此時至今日也不能說方應看做得是對還是錯,他自責內疚的便是昔年實在不應當救趙佶的。

當年他就趙佶是因為那個時候天下實在不能亂,而趙佶而且沒有病入膏肓,可這些年來大宋在趙佶的手上終於到了病入膏肓的局麵了,這種情況之下,方巨俠如何不惱怒自己呢?

不過除開對自己自責惱怒以外,他更多的還是慶幸。

方巨俠並非是迂腐的儒生,他甚至以為自朱熹之後,天底下所為的儒生都迂腐不堪,而且早已變了樣,沒有了骨氣,早已應當廢除,他本就不是那種以君為尊的人,而更信奉民為貴,君為輕的人!

因此京師一趟,方巨俠非但沒有對趙佶的慘死有一絲一毫的遺憾,他甚至因為此時而有了明悟——趙佶早該死了,趙佶一絲,蔡京、傅宗書等人也便可以殺了,天下雖然一時大亂,但也有治理大亂的機會。

也正因方巨俠已想明白了這一點,非但沒有對諸葛先生、元十三限的所作所為有任何不滿,甚至於大加讚賞。

入京不過短短三天,可這三天時間他已前後去了諸葛正我府邸三次,而去元神府更多達七次。

倒不是方巨俠不喜歡諸葛正我,而是方巨俠有意與元十三限商議,提高武人的地位,從而以來對抗蠢蠢欲動的異族。

走遍天下,遊曆天下的方巨俠比任何人都清楚,這世上大部分的文官都是一群蠢貨,而且許多文官居然指揮武人打仗,這本就是世上最愚蠢的事情,而他更清楚會出現這種愚蠢之事最為重要的原因還是曆代大宋天子對武人的戒備與忌憚,因為昔年大宋太祖便是以兵變的方式奪得了不屬於自己的政權,故而為了讓文官粉飾太平,故而才又定下與士大夫共天下的決斷。

而如今趙佶慘死,而此刻的天下更需要武人,而元十三限也正大力培養武人,如此便與方巨俠的想法一拍即合。

兩人雖然不說酒逢知己千杯少,但彼此之間卻也有相見恨晚之感,也正因如此元十三限、方巨俠一連七次見麵,談論了許多武將方麵的治理統轄方式。

最初是元十三限再說,後來變成了方巨俠再說。

元十三限本來是一向聽不得別人意見的人,可元十三限卻也不是聽不得他人的意見,隻要這個人展現出足夠的本事,遊曆天下的方巨俠對於各個地方的了解自然在元十三限之上,因此元十三限雖然大部分時候都在聽,可對方巨俠的大部分建議也是非常認同的,兩人甚至當即定下了不少策略,而且方巨俠甚至也提出了:天下各地因為趙佶、蔡京等人的一番折騰,早已經靡亂不堪,各地的武力也大有不足,而異族也必然會乘機蠢蠢欲動,因此我們必須盡快組建起一隻有戰鬥力的軍隊,這並不是容易的事情,不過卻也不太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