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員們集體上書“太醫院敷衍了事,掩蓋實情,望君上明察。”如果是一兩個官員這麼,太醫院還能找些辭,可是那些家中出事的官員一個不少的全都求到了君上的麵前。太醫院就算想繼續掩蓋,也無濟於事。君上也覺得官員們所言之事大有蹊蹺,索性準了官員的上奏,“不管用什麼辦法,一定要查明事情真相”。得了君上的旨意,官員們便不再將所有的期盼都寄托在太醫院身上,從府邸附近的醫館請了醫師進府診斷。
官員們思慮的很清楚,街上傳出府中虐待的事肯定是有意為之,雖不知目的何在,他們隻能見招拆眨不是見不得人嗎?那他們就將那些坐診大夫悉數請進府,再借由這些大夫的口,去堵外麵的悠悠眾口。
其實官員們也不見得真的想跟太醫院扯破臉,隻不過是人言可畏,畢竟“人不為己,誅地滅。”不是嗎?他們也沒指望街上的那些個大夫真能瞧出個所以然,所以當大夫們在府裏待了好幾個時辰一無所獲之後,他們也就讓大夫們出了府。
可是誰又能料到,那些大夫還沒來得及將府裏的情況傳出去,一個個就相繼病倒,症狀就跟那些下人臨死前一樣,隻不過他們也沒見識過,所以並不清楚,還一個勁地認為自己是吃壞了肚子,或者是受了風寒之類的,畢竟除了頭疼想吐之外,還沒有其他的症狀。可是,一下來,藥沒少吃,症狀卻越來越重,到後來,就把命給賠了進去。
古人言“醫者不自醫”,確實是有道理的,官員們本想借著這些大夫還了自己的清白,這下子倒變成了竹籃打水一場空了。可是他們沒想到,他們的的目的因為另一件事實現了。大夫們的相繼暴斃,使得城裏那些一直編排官員苛責外城饒人,開始人人自危了,生怕再多一句,也會落得個魂歸西的下場。城裏的那些風言風語一下子就消失無蹤,明麵上再也聽不到官員們苛刻下人之類的議論,隻不過暗地裏怎麼就不知道了。
家中有人去世,都是需要到官府備案的。每座城池都設有這麼一個專門管理婚喪嫁娶之類事夷部門,及時的將城中事宜記錄在冊,好讓城中辦事的官員能夠及時查詢相關資料。在朝為官的官員們自然都是以身作則,府上遇上的事,不管大,都會稟報。出事的官員也是跟府裏那些處理後事的下人叮囑再三,一定要去官府備案,可是處理後事的下人陽奉陰違,將府裏老爺撥下來的安置款全都私吞到了自己的口袋,隨便找了個亂葬崗就將那些死去的下人給處理了。他們想得很簡單,本就是下人,晦氣得很,老爺也不會真的去官府打聽。
亂葬崗來是個不吉利的地方,但總會有些人不信邪,每隔一段時間就去一趟,摸摸那些丟著的屍體身上還有什麼值錢的玩意,一般總能有些收獲。那一次,一群人又到了亂葬崗,看到新搬過來的幾具屍體,翻了翻那些屍體的衣服口袋,沒什麼收獲,不過因為是大戶人家的下人,屍體身上穿著的衣服還是值個一兩半錢的,所以一群人將那些衣服全都扒了下來,裝在了包袱裏,準備去城裏的時候,找收布料的店鋪換些錢。
那些人將衣服帶到回收布料的店鋪時,店鋪老板一眼就看出這些都是從死人身上扒下來的,所以一直壓著價,那些人就算明知被宰,但還是一手交錢一手交貨完成了交易。收了布料的老板趕緊將這些布都送到了縫紉女工的手中,隻等完成就能以翻了幾十倍的價格重新賣出去。
本來這也是個好買賣,接了布料之後,又安排了好幾個手藝精湛的繡娘連夜將衣服趕了出來。第二剛一擺上,就被洗劫一空。那些買到衣服的人都興高采烈地回了家,當時老婆子也買了一件。老婆子雖然上了年紀,但是畢竟還是個女的,再了“愛美之心人皆有之。”老婆子一到家就換上了新衣裳,她家老爺子看到的時候,直誇漂亮。街坊四鄰也是,都誇老婆子穿上之後整個人都不一樣了,俊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