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逸瀾此時的心情是崩潰的。
就在剛才,李逸瀾確認了一個令他悲痛的消息:熬夜為一個大的甲方客戶寫策劃的他,倒在羚腦桌前,再次醒來,已經身處永曆二十一年的大明。
前世對曆史頗有興趣的李逸瀾回想了一下,南明的最後一個皇帝朱由榔,是在永曆十六年的時候由吳三桂下令用弓弦勒死的。
而將自己從海麵上救起來的這群人,聲稱是奉延平王命令到日本貿易的大明官商。
如此想來,此時的延平王,不是指大名鼎鼎的國姓爺朱成功(鄭成功),而是他的兒子鄭經。
想到這,李逸瀾內心更加崩潰了。
五年前,大明的子朱由榔、兩蹶名王的晉王李定國和名震東南的延平王朱成功離世。
三年前,大明最後的兵部尚書張煌言解散義軍隱居海島,結果被叛徒出賣,英勇就義。
同年,農民軍領袖、受封大明臨國公的李來亨被十萬清軍圍困於湖北茅麓山,舉家自焚。
至此,大陸上公開反清複明的旗幟都已經倒下。
此時此刻,李逸瀾腦海中浮現出的,是張煌言就義前的歎息。
“大好江山,可惜淪於腥膻!”
......
就在李逸瀾腦海裏還在消化自己不幸穿越的事實時,對麵那個看上去氣度恢宏,冷靜沉穩的中年人皺起了自己的川字眉。
這個官話時操著一口濃厚泉州腔的中年人叫林寅觀,是這艘海船的船主。
片刻前,林寅觀遠遠看到李逸瀾時,首先觀察到的是李逸瀾的發式,盡管頭發較短,但與此時清廷統治下的金錢鼠尾截然不同。由此林寅觀已經在作了一個大膽的推斷:李逸瀾和他們一樣,是越來越少的抗清義士中的一員。
再定睛一看,林寅觀發現李逸瀾皮膚細膩,一看就是不幹粗活,養尊處優之人,恐怕來頭不。
林寅觀的目光最終停留在了李逸瀾的下半身,準確來,是李逸瀾那條短褲上。眼光毒辣的林寅觀,一眼就看出來這短褲的材質,為其生平所未見。以上種種,都明了這李逸瀾不是一般人。
因而,出於廣結門路的商人習慣,剛才林寅觀還特意吩咐過家丁方治,去船艙中拿一套自己穿的衣物,用來給李逸瀾換上,免得這個公子哥著涼了。
可是,當李逸瀾開口話,與船上眾人交談片刻之後,林寅觀逐漸感覺到了不對勁。
李逸瀾聽不懂閩南話,這倒正常,但是當他用一口帶著北方口音的官話,自己來自廣東時,疑點隨之浮現。
......
非常時期,自己這艘船上又是執行著延平王賦予的特殊使命,林寅觀不希望在還有幾就能到達長崎的關鍵時期,因為自己的疏忽而壞了延平王的大事。
一念至此,林寅觀立刻開口問道:“你你是廣東人,但是為何南京官話時卻帶著北地的口音?依我看,你是韃子派來的奸細吧!”
此言一出,已經聽出來的茹頭認可,即使有剛才第一時間沒有察覺出不對的人,此時盯著李逸瀾,也帶上了懷疑的眼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