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亦傳亦奇(四)(1 / 1)

1945年2月22日,文立正去臨城縣六區檢查擴軍工作住在丁家堂村,時任二分區宣傳科科長。不幸被區武工隊一個副班長出賣,遭國民黨申憲武部突襲,壯烈犧牲,時年34歲。

說了隊長又說政委,拉拉扯扯。

抗戰進X了第五個年頭。1942年來臨了。

1942年是抗日戰爭前期和後期的分野。

從全國形勢上看,是中華民族抗日戰爭最艱難時期,也是即將迎來黎明的時期。以魯南抗日形勢來看,主力也罷,地方武裝也罷,無不都在煉獄中煎熬,在煎熬中嬗變,在嬗變中成長。

1942年秋天,魯南軍區決定組建獨立支隊,將微湖大隊、魯南鐵道大隊、滕沛大隊合編在一起。其中二大隊就是由鐵道大隊編成。但各大隊多獨立行動,所以,二大隊對外仍稱鐵道大隊。

轉眼就是1943年,鐵道大隊開始恢複元氣,兵力又發展到了150餘人,編有3個長槍隊和3個短槍隊。長槍隊即步兵,短槍隊即便衣,兵力充其量也就算是6個排。

轉眼又到了1944年的秋天,敵後戰場終於衝破了黎明前的黑暗。魯南鐵道大隊頓時“人丁興旺”起來,真正有了大隊模樣,兵力最多時候有近400人,可能是獨立支隊中的“老大”了。

大好形勢下,獨立支隊走完短暫的路程,

隨著抗日形勢日益好轉,需要把分散行動的部隊收攏,要擴充主力,為即將到來的大反攻準備力量,是到了捏緊拳頭的時候了。是時,魯南軍區組建(也可說恢複)了3個軍分區。一分區三團兼,三分區五團兼,都是現成的主力。還有二分區呢,自然需要有人馬來充實。

關於獨立支隊1944年秋的撤銷,許多史料都有記述。魯南鐵道大隊簡史是這樣寫的:“1944年10月,魯南獨立支隊撤銷編製,4個大隊分別編入魯南軍區二分區的3個主力營中,二大隊3個長槍隊全部升級為主力。”而杜季偉則是這樣說的:“1944年秋,由於不斷出擊,拔掉滕沛嶧地區除臨、棗車站外的據點,微山湖、夏鎮均被收複,其下屬部隊多數編入二分區主力營。”

鬼子投降後,八師二十四團就是由二分區部隊組建。有說是二分區獨立團,也有說是二分區基幹團,也有說是二分區三個主力營,總之,二十四團是二分區的部隊。話說至此,總算繞回來了。

從這時候開始,“鐵道遊擊隊”與二十四團的關係可以看到些眉目了。

有了些眉目,但還是霧裏看花。

如果按以上這些說法為據,隻能表明二十四團有許多來自“鐵道大隊”的指戰員。因為戰爭年代,地方武裝升級太多了,許多時候往往作為兵員補充,建製撤銷了,你所有光榮曆史都是要重新開始。所以,是否保留了非常重要。

記得有這樣一個電視新聞,瑩屏上出現的是一個武裝泅渡練兵畫麵。畫外音:這是駐舟山某部的兩棲偵察隊,這支部隊的前身就是當年鐵道遊擊隊……

哦,原來如此,“鐵道遊擊隊”終於出現了,出現在東海的萬頃波濤上,但感覺還是宣傳層麵的泛泛而言。也許是筆者孤陋寡聞,隻能作一個最理想的推測。

是時,二十四團二營來自鐵道大隊的長槍隊,雖然不免也會有合並和組合,但基本是架構沒動。又是某年某月,舟山駐軍從前身為二十四團的某海防團抽調一個當年的老連隊組建兩棲偵察隊,那當然非常“理直氣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