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八旅出山 (二)(1 / 2)

政委原先是新四軍七師的副師長,幹的是軍事,也是三句話不離本行。傅秋濤把一軍分區所轄費南、鄒縣、曲泗、泗水四縣的山川形勢先說一遍;但政委又管人事,又將分區幾位領導一一介紹。政委楊士發、副政委劉春、參謀長林毅、主任彭勝標,前麵三個賀健多少也熟悉,沒見過也聽說過,隻有彭主任是新來乍到的新四軍幹部。

政委交待完了,賀健就站了起來,他是急性子,前麵說了。剛要邁步,風風火火又進來一人。

賀健笑了,那不是張雄嗎?

張雄時任魯南二分區司令員,他曾在老四團當過政委,說來他倆是老搭檔。以後張雄去了魯南,有些時候沒見老夥計了,提起老四團話也特別多。張雄說;“聽說打臨沂咱四團也上了?”說到這裏,賀健的臉色暗了下來。

四團是19日增援臨沂的,一個多星期了,還沒打下來,聽說傷亡很大,讓他這個當過團長的非常心疼。賀健搖搖頭,“唉,仗哪能這樣打呢……多好的兵啊,這次我能帶上一些人過來就好了,陳司令員肯定同意……”

賀健這次來魯南,是分區司令員兼旅長,還是旅長兼司令員,這都是一回事,但也許你真沒想到,賀健兼了旅長還要兼團長,豈不是咄咄怪事?

為什麼要兼任,為什麼?把事放開了說,這一點都不奇怪。缺幹部啊,缺骨幹啊,要說後悔,賀健就為這事。要是能從濱海帶上個百來十人,八旅的組建就要順當多了。

魯南家底薄,八師一走,魯南軍區可是“傷了元氣”了,組建兩個警備旅,本是為了內線機動作戰,但軍區除了運河支隊能成建製升級,還有三個團都要“七拚八湊”。

擺在賀健麵前困難多,警八旅官是新官,兵是新兵,隻有槍是老槍,更讓賀健撓頭的是警八旅沒有指揮機關,隻有他和副政委羅野崗。用現在的話來說,軟件硬件都有問題。

對一個人來說,腦袋是最重要的。對於軍隊來說,指揮係統是最重要的。警八旅沒有自個的“中軍帳”,隻好借用三分區司令部,這還好說,分區兼也行,不是沒有先例,但就同如今軍隊改革,動了“脖子”以上的,還要動“脖子”以下的。

不能當光杆司令。

賀健最著急的是十五團和十六團的建設,兩個團的團長政委都還沒著落。十五團是由尼山、費南、溫河獨立營組建的,有兵力1200餘人,這是八旅的主力團,賀健建議分區司令員政委兼十五團團長政委;十六團由由雙山、滕縣三個獨立營編成,約900餘人,三個營暫由分區直屬,這不是長久之計,幸好,不久團長董鳴春,政委萬恩圃很快上任。

指揮體係算是有了,雖然兵員離滿員還有距離,但部隊總算能拉得動了。隻是賀健還是開心不起來,眉頭緊鎖。

賀旅長是從主力下來的,看到八旅目前裝備實在讓他搖頭。特別是輕重機槍太少,一個連才兩挺輕機槍,每挺子彈不足500發。全旅重機槍才隻有6挺,每挺子彈不足1000發。八二迫擊炮全旅也隻有4門,是編一個炮連呢,還是編一個炮排,都很讓賀健傷腦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