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輕取嶧城 (二)(1 / 2)

抗戰勝利前夕,魯南就有了局部的反攻,但總體來說還是處在端炮樓的階段,打泗水這樣的“攻城掠地”還很少。攻打城市要提升火力,當年八路軍剛從遊擊戰轉向陣地戰,戰爭之神——大炮,不要說在魯南,整個山東軍區也隻是有個不完整的炮連。所以,想用炮火來開道,距離還非常遙遠。

八路軍戰前都有政治動員工作,以鼓動士氣,雖然不是何副師長主管,但一首“槍杆詩”還是引起了他的興趣,記錄在回憶錄中。詩是這樣寫的:“打響反攻第一炮,打下魯南第二城。豎梯子,爬城牆,控製城門占大堂”。這些槍杆詩是當年戰爭歲月的生動寫照,既表現了戰士們的戰鬥決心,又反映了部隊打仗的基本戰術。

詩裏的“大堂”指什麼呢?用老話說就是衙門。衙門裏還坐著一個縣太爺,名叫石振久,大堂即城裏敵軍的指揮所,隻要活捉石振久,大功就告成了。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對於兵家來說,說上一萬遍也不嫌其多。據偵察,除縣太爺有手下的“衙役”,還陸續有逃進城裏的烏龜王八蛋。此刻,石振久惟一指望蔣某人能快點過來,給個名分,有個盼頭,也難說不定也會如同臨沂來個困獸猶鬥。所以,八師快刀斬亂麻,這是必須的!

八師對城裏的敵情了如指掌。不過,副師長何以祥卻分外慎重。八師隻有一個副師長,何以祥主管作戰應沒有什麼疑問。這一仗又是何以祥赴任後的第一仗,慎在初戰,對何副師長來說沒有一點掉以輕心。

預則立,不預則廢。為打好這一仗,王師長、何副師長及主攻團團長王吉文反複研究,作了周密的籌劃,盡管拿下嶧城很有把握,但何以祥回憶道:“我們製訂戰鬥部署時還是慎之又慎。

二十二團擔任東門主攻,采取偷襲爆破城門和架梯爬城雙管齊下的戰法。二十三團負責奪取火車站,攻占南關,以切斷城內偽軍與城外日軍的聯係。”

雙管齊下。我看過史料,是指東門和北門兩處同時攻城,隻是北門是爆破,東門是攀城。既然爆破更為便捷,為什麼北門就不用爆破手段呢?所以,還要說明一下。北門已被封死,而東門隻是堵了幾包沙袋,白天開城門就移走沙袋,看來東門封得不緊,有利於爆破。

攻打嶧縣隻上兩個團,但說沒二十四團啥事?以後有人問,你參加嶧城戰役了嗎?孟良崮戰役,五個縱隊主攻,四個縱隊打援,難道四個縱隊不算是參加此戰了?

二十四團也沒閑著,但對八師首長來說,總覺的還是“小弟兄”,畢竟是地方武裝剛升級不久,打嶧城還不敢放到最關鍵的位置上。雖然不是最關鍵,但也是很重要,也不能出紕漏,二十四團的任務是阻擊。對此,何以祥是這樣說的:“二十四團在嶧縣城北布置防線,阻擊棗莊可能來援之敵。”當初隻是作為防範,但棗莊還真有偽軍趕來增援,被早已設伏的二十四團擊退。八師第一仗,二十四團也算是“開葷”了。

我還想說得是,二十四團阻擊的是東麵來敵,南麵交給了誰呢?阻擊大許家、義八集等隴海線上的敵偽軍就交給警備九旅十八團了。十八團和八師合作最多,以後歸建八師也可說是緣分。

依照八師首長的排兵布陣,二十二團無疑是主角,二十三團是配角,而二十四團還在“排練”提高中。想來老三團,這方麵功夫是有絕活的,就如一個武林高手,總有他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