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紓隨著方太醫,聽其如數家珍地講解。
才不過兩日,安濟坊已進入正常運轉。王大人和方太醫都是個實幹家,做事效率很高。
緊挨城門邊這個大院子原來是個供窮苦人上城、騾車隊、長途商隊等打尖兒過夜的大車店,一長溜兒土木排屋都是現成的,寬敞大間,每三五間隔斷不等,搭有土坯通鋪。另有磚瓦構造的管事房若幹間,正好改成醫官用房。
這塊地方,原屬於一個富商所有,打算翻蓋重建後出售,因錢不湊手,空置了半年多還沒動工。王大人在燕紓走後的下午,滿城另選新址,找到這裏,當就協議征用了。具體怎麼談的不知道,但富商肯定沒有吃虧。
因為準備不足,以防應接不暇,第二開張典禮也沒有對外開放,隻接納了受邀請的賓客進入。散場後清掃蒸煮撒石灰收拾了一,次日才範圍放出消息正式接診。目前有首席醫官一位,醫官二人,男女醫仆十人,男女雜役六人,並已核準收治了五個病人,三女兩男,其中有個幼童孤女,都需要留置住坊,還有陸續聽源源不斷的來者。
安濟堂醫館和藥鋪則隻先掛了牌,籌備工作還差得多,日後再開門迎客。
這就是所謂的先有後好。在條件不足的時候,創造基本條件先幹起來,再徐徐求發展。如果因為沒錢沒資源,就空等不幹,則陷入等蛋生雞還是等雞生蛋的死局。
王大人急於開業,就是為了破局。開張那日共募集善款約計兩萬多貫錢,發放出去二十張超級貴客帖,並且盤活了自營醫館和藥鋪的前景。貴客中有專做藥材生意的,表示將會提供一部分平價藥材供應使用。再加上朝廷撥付的一部分銀兩和米糧,安濟坊的起步和生存問題就解決了。
方太醫這兩日給自己的太醫局學生們分別寫了信,招納良才,特別是那些在京都多年不得誌又真有本事的醫官,希望他們可以考慮來莀州共事。
拓雲公子也向母親昌安郡主求援,以北原王府的名義捐助了五千兩銀票,以示支持方太醫的新事業。
方太醫還特意向燕紓提了燕大老爺的善舉,表達感謝。雖然他對燕父本人差些好感,但是對事不對人,典禮上的事情確實辦得大氣。
燕紓也做出與有榮焉的樣子,總歸掛名親爹,做的又是好事,她也喜聞樂見。
大概繞著場院走了一圈,方太醫沒有帶她們進病房,怕過了病氣就不好了。老爺子整個人看起來渾身充滿著氣力,精神矍鑠,但不可否認他真得很忙,沒多久,從接診區過來一個醫官,把他叫走了。
燕紓覺得這一趟走下來,自己很受鼓勵,終於開始走出深深的府巷井,脫開鬧心的內宅婦鬥,呼吸到了廣闊的社會空氣,這感覺真好呀!
閑待了好一會兒,方太醫也沒回來。既然在這裏幫不上什麼,也不想添亂,還是走吧。可一直還沒來及請方太醫複診,如何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