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紓等到王大人說完在府衙內安排了晚飯接風的一段,適時插嘴道:“爺爺,吃完飯後奶奶可是也要住到安濟坊去?”
一想到安濟坊那簡陋的住宿環境,即便是管事房,也隻有一排幾間屋,這大冷天燒的炭火什麼的更不知是否充足,她既然全當是親奶奶,必定不忍奶奶過去受苦。
方老太醫聞言似有所動,看向她的眼神有詢問意。燕紓便直截了當地說:“爺爺、奶奶,孫女能否接奶奶住到我家去?也好讓我盡盡孝心。”
方老夫人先含笑著開口道:“孩子的一片心意,我領了。不過,老身這次來原是為照顧你爺爺起居的,所謂夫唱婦隨,砣不離秤嘛。”話語間有一種準備好了吃苦耐勞的堅定。
燕紓對這位奶奶更添了一絲敬意,盡管她的理智告訴自己她們隻是長得像,但在情感上已經完全移情代入了。她不肯輕易放棄,又扭頭去央告方老爺子。
這次,反倒是一向嚴律己家的方老太醫有所動搖,他思忖了一小會兒,看向老妻道:“蘭妹,此際不比往常,我倒願意你去孫女那裏住下,我也好安心診治病患。”
“老爺此言差矣,妾身既然千裏迢迢來了,哪有自顧享福不管你的道理?”方老夫人並不同意。
這個時候,一直笑眯眯的王大人出來打圓場了。他提了一個建議,“老夫人,小侄以為紓丫頭孝心可嘉,您不妨今晚先在燕府歇下,好睡一夜,待明日消除了旅途乏累再做搬去安濟坊的計議,可好?”
王大人何嚐不知安濟坊的情況,他也怕老人家長途跋涉還沒緩不過來就又給累著了凍著了。甚至,心思縝密如他,這把燕紓叫來的主意也是他提的。沒辦法,誰讓他沒帶家眷來赴任,府衙後院也不具備接待老人家的條件。
這個主意兼顧了雙方,既全了燕紓的孝心,也不耽誤方老夫人與老頭子同甘共苦的決心。方老太醫樂見其成,就這麼作主定下來。
燕紓很高興,她立即打發綠雲先行回府,回去找李花枝收拾最好的上房,特意囑咐務必要多加幾個炭盆,多鋪幾床被褥。作為過來人,她太知道北方人初到此地有多不習慣。她能做的,首先是保證讓奶奶先暖和和地睡一覺。
此行來莀隨從的還有奶奶身邊的一個嬤嬤以及小叔的一個醫僮,就沒有別人了。行李也不多,隻帶了隨身衣物和盤纏,其他家當在來這裏之前都已經送回冀州老家安放,由留守當地行醫的老二家管顧。
一席人簡單地吃完熱湯麵晚飯,又聊了會兒家常,燕紓就帶著奶奶坐府衙的馬車回燕府。小叔則跟著方老太醫去安濟坊。一家人分作兩處,各自安頓。
燕府裏的李花枝很知道輕重,在綠雲傳話後當下就把剛收拾得有模有樣的陶然居讓出來,還挑了兩個丫鬟全程陪伴照料。待燕紓她們回去的時候,一切安排就緒,老人家享用的都是現成的,洗漱過後就安安穩穩地入睡了。
而半城之隔的安濟坊,這一夜卻燈火通明,如遭大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