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八章 一個人的茶道(1 / 1)

報個菜名,裏麵有粉蒸肉、小酥肉、打魚丸、黃燜雞、鬆花羊肉、蛋皮卷煎、豆腐素雜拌、還加一樣八寶飯,都是燕紓愛吃的。

並且,李嬸兒遵照燕紓說的給她做飯也不能浪費食物的指令,改良了宴席慣用的大碗,用的都是小碗,每一樣隻有幾口,符合她的食量。

燕紓做到木餐桌前,守著熱氣騰騰的八小碗,食指大動。

何以解憂?唯有好飯。

等她吃好了,紅玉也從後院過來了。

“少主,被褥都鋪好了,您這會兒要過去歇著嗎?”

“好啊,我吃得有點多,先去東院遛遛食,然後就回去睡。你和李嬸她們吃飯吧,不用陪我。”

“那我給您取燈籠來。”

柴府上不像其他府院那樣靡費燈油燭火。東跨院不住人,到了夜晚,沿路一片黑寂,隻在重要的巡查位置留了燈籠。

燕紓係緊棉毛鬥篷,獨自挑了燈籠走向東跨院。這是一盞四季平安的八角宮燈,年前買來為元宵節準備的花燈。這會兒先用上了。

自打李花枝和方老夫人相繼住進燕府,燕紓前前後後忙得不住腳,已經半個月沒來走走了。

風乍起,竹濤依舊。燕紓一進東院,心神便很快清爽起來。

慎獨而心安,於家居日常之所為中返觀內心,謹慎自省,都是需要獨處的。

沿著湖邊小徑再次行至撮角亭,這裏有一盞留置燈。燭光透過燈籠龍骨和紅紗罩紙,均勻彌散在四周,映照著一品泉(蔽芾泉)的泉池:和、樂、善、真。

燕紓觸境生感,身隨意動,就手將宮燈燈柄放入亭中燈插,選個臨泉的石凳輕緩地坐下來。

她雙手在虛空中布放茶席,安置茶具。向空取物,想茶來茶,擬瓢舀水,盲聽煮泉,滌器洗茶,分杯續盞……不緊不慢一整套行茶動作如雲水變化,於無物處勝有物,無香中似有香。

全神貫注間,她從境中通過茶道證悟到外律、內律、調身、調息、製感、凝神、入神、合神八分合一的辨識智慧的奧義,充滿喜悅。

也想通了一個曾困擾她多年的疑題:前世茶道源於中國,但從沒有在本土發展成規範的茶道理論、儀程和流派。何故?

原因還在於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茶之為道,終究不過是人哲修身的一條途徑,或明心見性,或由茶證道,最後通向終極智慧的探尋。而大千世界,各有緣法,各人有各人的領悟,又何必拘泥於是“和敬清寂”還是別的幾個字眼幾種道法。若不然,豈是千家可止的,宗派萬流而不休矣。

想通了便過去。既出得境外,回眸凝思,今日份的茶道感言正是她燕紓一貫秉承的信條:

【一個人,也要好好喝茶。】

思維一旦活躍起來,就如信馬由韁。驀地,她竟由泉水想到燕府的吃水繼而關係到全城百姓的事——飲用水的安全!疫病病毒會不會汙染水源以及城中水渠?也不知道方老太爺和王大人對此有沒有相應的防範舉措。

大疫之下,水的衛生真是太重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