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二章 香竹筒茶飲(1 / 1)

燕紓自己去夜市逛了幾趟,發現這些攤位大概分為兩類。

一類是部分商家把店鋪裏原有的東西擺到夜市來賣,例如綠雲她們做的那樣。

另一類就是平民百姓自己手作或家產的一些物什。小戶如紡線、繡帕、荷包、鞋墊、鹹菜、糖糕、竹木製品等;也有湊熱鬧的富戶,拿出些風雅物,有扇麵、梅瓶、沉香文玩或金銀飾品、珠玉寶器等。

林林總總,但最受歡迎的還是小吃小喝的攤子。

物資匱乏了那麼久,豐富的飲食仍然是人們最需要的。

對燕紓來說,做吃的實在太麻煩了,原料倒不缺,人手卻不夠分。她看準了做茶飲,解決逛夜市的人們口渴的問題。

夜市為步行街區,不允準車馬入內。即便再富貴的人家,逛夜市也得輕裝簡行,帶不了茶爐熱水。

她要做的這個茶飲,屬於快飲品,能帶著遊走,可以邊走邊喝。既不用像模像樣地坐在茶館裏才能喝到好茶,又區別於小攤位上敞口豁邊兒的低劣大碗茶。

除了優質的茶料包,最重要的是解決盛裝茶飲的器具。在現代社會有塑料和紙杯,這裏可沒有。

燕紓在她的空間裏找到一種香竹。這種香竹,前世在雲南是用來做竹筒茶最好的原料。

其天然竹香,節筒秀長,正適合拿來裝溫熱的茶飲,不易潑灑出來。也可以配上葦杆做吸管。

燕紓砍了成堆的香竹筒和蘆葦粗杆,轉交給柴府幾個小子們打磨光滑清洗幹淨。他們中有人在家時就跟著父親做竹製品,手熟得很。

茶,就用綠雲她們賣的那些花草茶。攤子擺在一起,一邊賣茶飲一邊賣茶包。炭爐自帶,水源就近取自府衙後院甜水井,就當自己家的用了。

以玫瑰、石斛、茉莉為主打的三種通用版拚配型花草茶飲在現場用開水衝調,晾至溫熱裝筒。一批碧綠青翠的幾十根竹筒同時豎立在木盆裏,看著養眼,聞著茶香花香四溢。

一開張就贏得了人們的追捧。特別是那些講究的姑娘太太們,口渴時,不方便像那些男人們一樣大口大碗地路邊牛飲,有了這樣清潔便攜的香竹筒茶飲,完全可以在寬衣廣袖的遮擋下,小口從容飲下。

而且這茶飲不僅簡單解渴,更香美生津。十五文錢一筒,雖為一碗大碗茶三文錢的五倍,但按一分價錢一分貨論,算是好喝不貴。

及至很快成為逛夜市必備的流行風尚,大人小孩男的女的人手一個香竹筒,插著葦管,吸溜溜。

香竹筒茶飲的火爆直接帶動了旁邊的花草茶包生意,喝著好的回頭客專門來單買茶包帶回家去自己衝飲,當然更實惠。

每一個晚上從酉正開市到戌正閉市的一個時辰裏,綠雲她們都能賣掉幾百個香竹筒茶飲和百十幾包花草茶、香湯飲料包。收的銅錢穩定在八吊到十吊錢左右。

可別忘了燕紓的大部分原材料可作弊,成本很低。

售價三十文一包的花草茶就能衝泡出夠二十根竹筒裝的量,刨去人工、稅費以及花費占最大頭的木炭,利潤還很厚實。同類的物料和售價,擱別人最多能賺三分之一,而她能賺到兩倍多的利潤。

你就說這樣好的生意,讓人眼紅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