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白山綿亙至黃海北岸,突兀一山,即鳳凰山。山下有城,名曰武次(鳳城市西劉家堡子),位於靉河的中遊左岸,與西安平同食一水,兩者相距約百裏。
漢武帝(公元前128年),設武次縣,為遼東郡東部都尉治所。王莽建國元年(公元9年),改武次縣為桓次縣。光武帝時廢縣,並入西安平縣,東部都尉兵轉化為邊軍屯營,是為鳳城營。此時仍保留有營兵千餘人,作為遼東郡東部長城防線的唯一機動兵力。
武次城北依低矮丘陵,西鄰起伏的群山,南部為開闊的平原丘陵,東鄰二龍山、鳳凰山、靉河,所處乃為交通要衝,是由西安平北上襄平的必經之路。
武次城亦稱鳳城,坐北朝南,呈方形,長、寬各四百餘步,周約五裏。其東麵數十裏外的山嶺之中,便是蜿蜒磅礴的古燕長城。高句麗若要從東路進犯遼東腹地,此為必爭之地。
夏六月初上(半月前),時隔十餘年,武次東、南烽煙大起,高句麗分兵兩路大舉叩邊。北路敵軍一舉襲破靉陽關,侵入長城,沿靉河西下;再攻石城關,石城兵少無備,不日破之;屠北山亭,兵臨武次城下。
其軍勢急進如風,侵略如火,顯然是蓄謀已久。
裴元紹在武次城頭看著東麵的滾滾狼煙,內心掙紮著:“救還是不救?”
城內的局勢還未徹底穩定,千餘鳳城營降卒厄待妥善處置,民心軍心皆不穩,一旦大舉出城與敵交戰,很可能後院起火,反陷於內外交困之險地。
若是不救,眼睜睜看著城外的大漢百姓被句麗兵掠殺,於心何忍,於城內地的漢軍降卒和百姓是何交代?
裴元紹本是紅巾軍戰兵營第一部司馬,與第二部司馬吳病、第三部司馬秦虎,同掌戰兵營,按照資曆,以裴元紹為主,其餘二人為副。裴元紹資曆雖老,統兵資質卻是三人中最差的。此刻,吳病在西安平,秦虎在城內安撫降卒和整理民政,他就拿不定主意了。
就在他焦急難決之際,秦虎終於從樓道上跑上來,道:“元紹,出什麼事了?“
裴元紹一指城東,道:“可能是高句麗打過來了,正在沿途燒殺搶掠。“
秦虎凝視城外,虎眉一凜,斷然道:“定然是了,即刻派出信使回遝氏上報主公。再者,你看!”秦虎一指南麵的烽火台,“西安平可能也遭遇了賊兵!”
“那我們該怎麼辦?”
“敵軍來勢洶洶,我們又初來乍到,不知敵情,而知敵情的漢軍營兵又被我們關押了起來。守城咱們不懼強敵,卻怕城內不穩。如此,為了安定民心,最終戰勝強敵,我有一險策!”
“別賣關子了,快說!”
秦虎神色毅然道:“把那些漢軍兄弟放出來,讓他們守城,我們全部出城,在他們的眼皮底下與胡狗血戰一場,讓全城的軍民看看,咱們不是來爭權奪地的,而是來殺胡禦敵的!”
此言一出,裴元紹心頭一愣,感慨道:“秦兄啊,都說你小心謹慎,為人低調,不想你才是條響當當的熱血好漢!好,咱們就賭他一把,那些漢兵若要不顧同宗之情,閉城自收守或幹脆從後攻殺我等,我也認了!”
秦虎道:“好!你我分頭行事,我去釋放俘虜,你去召集軍隊。出城之後,你率主力去抵住敵軍,我率輔兵去收攏城外的百姓進城避難。”
“東城門見!”
“城門見!”
紅巾軍一部約一千兩百人,兩部即兩千四百餘人,再加上營部的輜重、運輸、後勤、文書、醫療、近衛、斥候等共計約三千人。
裴元紹把非作戰人員留下了,率兩千戰兵出城,東去。
不久,秦虎令紅巾軍的輜重兵把軍中備用的刀劍長矛堆放到城門口,為出城的輔兵配發兵器,然後結隊分別奔各鄉、各亭、各裏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