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卷 風起建州 001章 朱熹墓(1 / 2)

建陽黃坑鎮,地處武夷山脈南麓,古稱唐石裏,素有“林海竹鄉”、“自然資源寶庫”、“中國竹筷第一鎮”之稱。大竹嵐風光帶,生態優美;著名理學家朱熹墓,祭祀聖地;天池五福洋水庫,劃舟垂釣;明代石拱橋,古樸典雅;九龍山莊,茶韻飄香;竹鄉印象度假區,小橋流水人家……

3月9日,首屆:“朱子故裏,大美黃坑“首屆旅遊文化節日在細雨蒙蒙中開始。

客運車上,擠滿了人。

前排左側靠窗的瘦小男子對旁邊中年男子的人說小聲道:“見鬼了,都晃蕩了2個小時,什麼破路。”說著環顧四周,最後目光落在在側邊單排安坐的學生,又輕聲問道:“張揚這個小鬼不著調,七叔,您說說金頭到底是不是真的?”

七叔眼皮一耷說道:“閉嘴!瘦猴子”瘦猴自覺沒趣,撇撇嘴轉頭看向窗外。

側邊單排叫張揚的學生,身著李寧白色運動裝,藍色新百倫跑步鞋,板尺頭,麵色稚嫩,一副學生派頭。微閉雙眼嘴裏不停叨念著:“黃坑,黃坑,黃金落滿坑!嘿嘿”

除了1個月前就到黃坑打前站的潘宇,外號潘子。退伍軍人,33歲,入行7年,東北人,性格好爽義氣負責安保工作兼職土建工程實施(挖盜洞),七叔掌管著這個四人的土夫子團隊,七叔姓沈,團隊首腦,行七,長沙人士,相傳為摸金校尉世家,有摸金符為證,穿山甲爪子的形狀,18歲起家,入行25年,盜過大江南北百餘座大墓,身上一股若隱若現土腥味隱藏在香水下。瘦猴子,七叔同鄉,姓王名小利,23歲,小齙牙,半長發,大金鏈,便西,棕色尖頭皮鞋,入行5年,負責文玩銷售。張揚,18歲,孤兒,2年前南京與七叔他們相遇夫子廟後加入團隊,頂替了瘦猴做了貨源信息采集工作(古墓尋找)。

這次活動發起來源於張揚在網絡上看到一側關於朱熹被宋寧宗罷免殺頭後,宋寧宗以金頭給朱熹安葬在福建建陽的文章,至於下麵評價朱熹人品,搞大兒媳肚子的事情就不是張揚所關心的,而且現在司法健全,到處都是依法盜墓工作者(考古工作者),土夫子團隊生活日益窘迫,所以本著寧可信其有的觀念,張揚決定去上門拜訪朱夫子的陰宅。在網上惡補了幾天朱熹的生平後,起草了關於《朱熹墓探秘規劃》企劃給了七叔。七叔覺得團隊長期停工狀態不能持續太久,就批準了這次不靠譜的行動。並安排剛才東北探親回來的潘子,先一步到黃坑進行實地考查工作。

隨著路旁出現一個廣場,廣場上立著朱熹石像。道路另一場是一條3米寬的路旁邊有一石亭子,亭旁立著福建省政府確認文物保護碑文。廣場一側人山人海,原來是旅遊節的美食街臨時地。

客車沿著公路再行駛5分鍾後,停靠在一棟4層小樓下麵。車門一開,裏麵的乘客就一窩峰的擠著下車。

張揚背起他的黑色旅行包,手提拉杆箱,隨著人流下車。回頭看見瘦猴子提著灰色老式行李袋,與七叔一道下了車。

張揚說道:“七叔,潘子哥應該要來接我們了把,咋沒看到人呢?”

瘦猴子搶先答道:“估計大塊頭早在美食節,流連忘返咯,哪裏記得我們這些餓肚子的”

話音剛落,對麵零售店裏,傳來:“七叔,這裏!”

一個1.85壯漢迎麵想他們走來,手中提著幾瓶礦泉水。瘦猴子搶先走一步,拿起水來,就咕咕的喝起來。

待潘子走近,張揚問道:“潘子哥,事情做的咋樣啦?”

潘子正要開口回答,七叔一擺手製止他說;“不急,先落腳。”

潘子連忙改口說:“七叔說的對,走,先到我租的地方去把。”

便先行走一步,沿著公路走了10分鍾,待出現一個白色小洋房構成的小區停下來。

瘦猴子說到:“大塊頭,住的不錯啊,都是小洋房啦!”

潘子搖了搖頭,指了指圍牆旁邊的小道,先前帶路。給七叔他們介紹:“前兩年這邊是個養鰻的基地,後來當地政府搞新農村就建了這個洋房小區。不過原來基地留下幾間平房,我就租下來了。”接著輕聲說道:“而且離目標近,經過水田,5分鍾就到山包後側,安全。”

大家都知道這個標準所指,而且住在洋房小區人來人往的確實不便,幹這個活的都理解。

接著大家都走進了靠近小區的三間磚瓦房,房子後側一方池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