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 朝中大亂(1 / 2)

城外,西夏大軍越來越近,人數也越來越多。種世衡久經沙場,一眼望去,驚愕地估算,敵軍竟不下十幾萬,且源源不斷來襲。

如此規模,西夏定是舉國而戰。

站在城樓上,種世衡不由憂心忡忡,對一旁的趙祈道:“殿下,如今清澗城已經被敵軍圍困,您若此時出城,恐怕在半路被西夏遊騎截獲,不如與末將在此固守,一則安全起見,二則亦可穩定軍心,振奮士氣!殿下坐鎮城中,三軍必定死戰不退!”

“老將軍所言甚是!我乃大宋皇子,豈可臨陣畏敵脫逃!”

趙祈點頭,抱拳答應。

“隻是,老將軍可有把握,這清澗能否守得住?!”

“殿下大可放心!清澗城城池堅固,當初便是為了防備西夏入侵所修建,再者我麾下種家軍身經百戰,城中糧草清水可供應三月有餘,更有陛下居中坐鎮,諒那西夏大軍就算圍城,也休想奈何我清澗城。”

聽種世衡振振有詞,信心十足,趙祈內心稍安。

卻聽一旁易風驚聲大喊:“五皇子小心!”

趙祈一回頭,一支利箭撲麵而來!

危急時刻,易風拔劍擋下亂箭。箭身折斷落地,驚出趙祈一身冷汗。

這一箭,拉開西夏大軍進攻的序幕,無數西夏大軍潮水一般地湧向清澗城,戰鼓擂擂,硝煙彌漫,號角驚寒,宋夏大戰一觸即發。

宋軍毫不怯弱,城樓之上擂鼓挑戰,一時之間,箭如飛蝗,遮天蔽日!趙祈千金之軀,種世衡萬不敢將他置於險地。否則有所損傷,不僅大宋痛失皇子,軍心也會不穩。他命人將趙祈帶到軍衙安全之處,然後一聲令下,種家軍怒聲喊殺,英勇奮戰。

西夏大軍人數眾多,突進之間,萬馬奔騰,尤為壯烈!

前軍奮勇,中軍徐徐推進,而後軍大帳之中,金邊狼頭傘蓋之下,一人身騎踏雪烏騅,勒馬長嘶,三軍肅然,顧盼之間,虎目雄視,西夏大軍如同群獸環伺,舉手投足,皆是梟雄之態,正是西夏國王李元昊!

李元昊禦駕親征,威風凜冽,望著西夏大軍源源不斷地朝清澗城進攻。身邊更有左右廂軍大王野利遇乞和野利旺榮兄弟,甚至太子寧令哥,也被帶來隨軍觀戰。

種世衡所料絲毫不錯,西夏當真是舉國而戰!

清澗城頭硝煙彌漫,戰鼓震天,號角不斷,喊殺聲更是不絕於耳。李元昊反身大笑。

“這小小清澗城,豈能擋我西夏大軍!”

一旁的左軍大王野利遇乞急忙跳出來奉承道:“大王!我西夏此次二十萬大軍攻宋,定能踏平宋朝疆土,為大王立下千秋不世之功。”

李元昊大聲狂笑,一時之間,西夏大軍攻伐得更加猛烈。

西北狼煙起,不過半日便一路烽火傳到東京汴梁。可延安府的八百裏加急,卻要幾日之後,才送到朝中。

這幾日朝中人心惶惶,直到四日之後的早朝,邊關急報送到朝堂,皇上這才急召文武百官在紫宸殿早朝議事。

“聖上,延安府八百裏加急!西夏國王李元昊率二十萬大軍,包圍清澗城!”

延安府的急報就放在禦案之上,朝堂之上聽聞,立即議論紛紛。片刻之後,皇上詢問文武百官。

“眾愛卿,這可如何是好。”

潘丞相位列百官之首,此等軍國大事,他必須率先發言。

“陛下!這西夏建國不久,與大宋還算交好,往年都會譴使互通有無,何以突然出兵?”

皇上命人將急報送呈文武百官,一邊道:“清澗城種世衡大將軍來報,沒藏使者團在邊境遭遇假冒的宋軍之人襲擊,李元昊以此為借口,悍然出兵。”

沒藏使團離京不久,還帶走了五皇子殿下,這事朝野上下人盡皆知。聽聞使團遇襲,潘丞相大驚失色,朝中文武,亦是一時惶恐。

唯有八王爺從右側挺身而出,麵朝皇上道:“啟稟陛下!這恐怕是西夏人的陰謀。那李元昊對我大宋早有覬覦之心,此番打著為李鶯歌公主報仇的旗號,師出有名,明麵上看,是我大宋理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