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6 布教頭反水(1 / 3)

黑夜中,此時的天氣愈發寒冷起來,天際處也隱約現出一絲淺淡的光亮,柳雲懿四人絲毫顧忌不了寒冷,驅馬離西夏的營地很遠之後才敢停下來。

柳雲懿發覺雙手冰涼,她揉了揉有些凍僵了的手,看著一望無際的茫茫夜色,腦海中卻一直回想著李諒祚臨走時看向她的目光。

這時,趙祈歎了口氣,說:“我們就這樣回去嗎?”

趙允初搖了搖頭,“如今京城已經被圍,我們回去也是無濟於事,必須找出對策,才能解開封之危。”

易風忽然道:“既然我們在西夏這邊未得手,不如去刺殺柴王爺吧!隻要削掉他們其中一方的勢力,這件事就迎刃而解了嗎?”

“不行。”趙允初歎了口氣:“這件事我早就想過,但是柴王爺身邊有布教頭,此人心機深沉,武功高強,內力深厚,連我都不是他的對手,有他在,我們根本無法靠柴王爺身邊。”

“可事到如今,無論如何我們都該試一試。”柳雲懿說著,忽然又想起一件事,她對易風說:“易護衛,我一事要交托於你。”

易風忙問:“是何事?”

柳雲懿又轉過頭對趙允初說:“小王爺,你可否書信一封讓易風交給遼國七公主?”

“這又是為何?”趙允初不解地看著她:“此事又跟七公主有何關係?”

柳雲懿笑了笑:“如果七公主能說服蕭太後出兵攻夏,其時西夏便會腹背受敵,自然就退兵了。”

這就是她的計劃啊。

風聲籟籟。柳雲懿捏緊韁繩,拉著馬頭掉轉方向:“各位,我們開始分頭行事。大宋安危在此一舉了。”

言畢,四人便分頭而行。易風攜書信向遼國方向而去,柳雲懿等三人則轉向朝叛軍的軍營。

此行,能否成功呢?

而此時的開封城內,自從城內囤積的糧草被燒之後,形勢急轉直下,城中人心惶惶。

柴王爺的三十萬叛軍攻勢凶猛,離開封越來越近,整座開封城搖搖欲墜,危在旦夕。朝廷亦是亂成一團。這幾日,群臣每天都上朝參諫,要皇上開城投降,他們已經認定京城守不住了,個個心急如焚。當然,大部分上奏的臣子已是麒麟社的爪牙。

紫宸大殿之內,皇上扶額坐在龍椅上,身旁還坐著滿眼哀愁的呂煙雨,寂靜的大殿內啞無聲響。過了許久,才有一位大臣走出來,拱手道:“皇上,如今叛軍已達我開封城不足十餘裏地,而開封城內亦是人心不穩,糧草不足,各方的勤王援軍仍未趕到,微臣認為,負隅頑抗是徒勞無功,不如開城投降,才可保一城百姓平安啊。”

“一派胡言!”八王爺聞言,登時怒眉站出,怒斥那位大臣道:“為求保命,竟讓一國之君向逆賊求饒,若是傳出去,豈不讓天下百姓笑話,我大宋的氣節又何在?更何況,就算投降,亡國之君,豈有容身之所。”

“八王爺……”那大臣心虛,不敢直視八王爺的眼睛:“我這也是為了皇上著想啊。”

“若真是為了皇上著想,就該想辦法如何擊退敵軍,而不是勸皇上丟掉大宋的江山!”八王爺斜睨他一眼,滿臉的威嚴之相嚇得那大臣縮了縮脖子,不敢吭聲。

皇上亦是頭疼不已,他看向八王爺,問:“那八皇弟你認為如何是好?”

“回皇上。”八王爺說:“如今我守城將士士氣低落,百姓不安,希望聖上能登樓觀戰,可重振士氣。”

呂煙雨卻在此時輕哼一聲:“八王爺你是何居心。城樓是前線,多危險,萬一聖上被叛軍所傷,你可擔當得起。你倒是為了皇上的名聲所想,可你此舉不是要讓皇上身入險境麼?”

“老臣認為八王爺說的對。”潘丞相站了出來,不卑不亢道:“事已至此,聖上應出來安撫軍民,才有可能力挽狂瀾。大宋江山才保得住。”

“說的倒輕巧……”呂煙雨譏笑一聲,還想再說什麼,皇上卻對她擺了擺手,歎道:“朕就依八皇弟和丞相所言。”

“可皇上……”呂煙雨急忙看向皇上,一副擔憂之相。

皇帝安撫地拍了拍她的手。

“愛妃不必擔心,朕作為一國之君,在此等時刻,應做表率,鼓舞軍民士氣。”

這皇帝也不是一無是處啊。

見他心意已決,呂煙雨隻得尷尬笑笑,心中卻如百爪撓心,眼底陰霾更盛。

她不擔心皇帝的安危,反而擔心柴王爺的叛軍能不能順利攻下開封城。

晌午時分,皇上攜呂煙雨及一眾群臣,前呼後擁地來到了城門處,登上了城樓。

皇上駕臨,百姓大驚,守城的將士們更是備受鼓舞,大呼萬歲聲不絕於耳。

但見皇帝著龍袍,頭戴金冠,盡顯天子威儀。他站在城樓高處,對城裏的將士和百姓道:“如今敵國外患,兵臨城下,但朕誓與京城共存亡,與戰場的將士們共同守衛大宋寸土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