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治平十三年,滕王趙德秀聚眾謀逆,意圖矯詔篡國,登基稱帝。
以八王爺為首,五皇子趙祈、小王爺趙允初、雲月郡主柳雲懿,連同延州守將種諤,羌人首領狄青,以及世外高人葉問天,於紫宸殿之上,揭穿滕王的陰謀,鏟除一並亂黨餘孽,肅清朝綱。
皇上重掌朝政,論功行賞,八王爺地位尊崇,深受嘉獎,並正式賜封賢王封號。自此,民間朝堂,八賢王之名無人不知,並記載史冊,流傳後世。
葉問天擊退滕王,護駕有功,本被封為國師之銜。但葉問天淡薄名利,第一天將皇上所賜金銀錢財,悉數分發給災民,第二天就掛印而去,雲遊四海,做一個閑雲野鶴,弄得一幫大小官員瞠目結舌,哭笑不得!
延州守將種諤救駕及時,拚死殺敵,忠勇可嘉,被封為延州經略使,重整西北軍。自此,種家軍再次聲名鵲起,種家世代鎮守西北,屢立功勳,累世名將,傳為後世美談。
而羌人首領狄青,封河中尹。所在羌人部落,納入大宋疆土,並成立護國軍,狄青為護國軍節度使。
更讓人稱奇的是,滕王趙德秀之子趙風,在臨死之前,爆出一個驚天大秘密。
當年皇後誕下一名公主,因為擔心後宮失寵,便秘密跟一同誕下嬰兒的柳侍郎,交換了一名男嬰,也就是大皇子趙褆。
真正的大公主,則被柳侍郎帶去江南,被滕王趙德秀化身的江湖人士走不凡收養於揚州城內。
然後輾轉來到汴梁府,被九公公意外之下,認清身份。
大公主流落江南多年,生在皇室,卻長於民間。如今真相大白,大公主認祖歸宗,被皇上欽封為雲月長公主,並舉行禮祭,告知宗廟。
一眾大宋能臣,皆有封賞。
朝中大慶三日,皇上親自設宴,與民同樂。
秋華霜落,冬雪漸融,春色稍霽,夏至榮華。
轉眼間,世間已經過了一年。
大宋大亂平定,內外複蘇,江南一帶,物華天寶,繁榮鼎盛。西北邊疆,更是捷報頻傳。種愕率領種家軍接連西征,收複清澗城以外百裏之地,當年老將軍種世衡以血肉守護的大宋堅城,終於再次落在大宋之手。
護國軍節度使狄青更是文武雙全,上元之夜,奇襲昆侖關,奪取鬱州之地,焚燒西夏軍糧數十萬石,各種軍資器械無數,嚇得西夏人退避三舍,至少三五年之內,無力東侵。
然而,諸多大喜之事,卻依然衝不掉文德殿之中的一股衰敗之氣。
一年之後,再見文德殿中的大宋天子,已經是一個渾身顫抖,目光渾濁,老態龍鍾的老叟,再也不見當年的恢弘氣度以及睿智精明。
雖然這一年,在長公主和五皇子及群臣的力諫之下,皇上不再癡迷金石之道,也將那虛無縹緲的修仙之法,束之高閣,並遣散了宮中蠱惑君王的妖道。
但是,五石散的後遺症,依然侵襲著皇上的龍體。
龍德殿內,八王爺率領君臣,站在龍榻之前。群臣一個個神色肅然,默不作聲,卻心中如同明鏡。
今日適逢大朝,皇上竟然拖著病體,親自臨朝,而後召集重臣,龍德殿麵聖。
再見到皇上如今如同枯木朽枝一般,怕是有大事交代了。
九公公在一旁小心服飾,從小太監手中端來湯藥,放到皇上麵前。但皇上卻擺擺手,撐著無力的龍體,氣尤若絲道。
“下去吧!”
九公公無奈的退到一旁。
“皇弟!”
皇上招手,八王爺趕緊上前,雙手揖道。
“皇兄保重龍體,以社稷為重。”
皇上抬起眼皮,最終還是垂了下去。
“皇弟,朕心裏清楚,怕是時日無多了。”
此言一出,文德殿內,群臣頓時一臉惶恐,就連一向沉穩的八王爺,也長歎一口氣。
“皇兄是一國之君,切不可如此,不過纖芥之疾,禦醫一定會治好皇兄。不出幾日,皇兄定會龍精虎猛,君臨天下。”
話雖如此,可是八王爺自己心裏也清楚。皇上龍體被金石所傷,怕是難以康複了。這半年,朝政大都是交給文德殿的各位相公以及自己代理。
今日召集朝中大臣和自己前來,怕是要托孤了。
“八皇弟!你與朕兄弟手足,就不必安慰朕了。朕的事,朕自己心裏清楚。都怪朕昏聵,識人不明,被奸臣蒙蔽,才落得如此下場,這是上天對朕的懲罰,不禍及蒼生,朕已經心滿意足了。”
群臣默然,滕王謀逆一事,確實是聖上昏聵,癡迷煉丹修長生之術,才被人有機可乘,不僅朝綱混亂,甚至差點危及大宋基業。
隻是為人臣子,不便揪著過往之事,指責君王。沒想到,如今陛下自己悔悟過來!
“陛下仁厚,以千金之軀,代天下百姓受過,實乃明君所為。”
八王爺拱手,跟著群臣齊唱。
這時,文德殿外,柳雲懿一身宮裝,目光焦急,匆匆闖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