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安之的想法很簡單,那晚終歸是他救了祝霽月的命。後來他雖然開了個有些過頭的玩笑,但終究是沒有對祝霽月做什麼,也沒有打算真對祝霽月做什麼。
這是他的想法,至於祝霽月怎麼理解,那不關他的事。
說白了祝霽月於他不過是個陌生人,他會在意翠微,會在意李雯,甚至會在意家中那四個老不死的老奴。
但他不在意祝霽月。
一點都不在意。
所以祝霽月想要當眾落他麵子,他便接下來了。至於後麵是誰更丟臉,那更不是他考慮的問題。你祝三娘既然要找事,那就要有承擔後果的覺悟。
老秀士跟林安之說過,這世上有兩種人旁人不敢招惹,也不願招惹。
一種是聖人,一種是小人。
林安之自認這輩子是做不了聖人了,那便做小人吧,至少對外人如此。
所以那黑衣人要殺他,他就殺了那黑衣人。祝霽月要捉弄他,他就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小人理應如此。
那君子呢?
古語雲:君子報仇十年不晚。
誰說君子不記仇來著?
這麼看來,君子也不見得是真有多君子。
這些是老秀士的道理,道理有些歪,但終歸是道理。
林安之跟老秀士學了六年,自然能明白老秀士的偏激。
不過這又怎樣?
誰叫林安之喜歡老秀士的學問呢。
羿風寨的晚風帶著幾分清涼,山風吹著篝火呼呼作響,不過夜宴的歡快氣氛已經全無。
林安之和祝霽月的交手,讓所有人都措不及防,以至於後麵原本有的安排,都被完全打亂。整場夜宴的氣氛很詭異,這時候大家也都看出來了,林安之完全是個計劃外的角色。
那麼,祝宏毅會不會反悔?
這時候,一些上了年歲老人忽然想起了林安之的身份,想起了出雲縣縣城裏那座陰森漆黑的大宅子。
林安之可不光是出雲縣縣丞林旭的兒子那麼簡單,在林旭上麵還有位老太爺,林家真正主事的可是那位。
林家老太爺,本名林煜文,十八年前告老還鄉的兵部尚書。
在這之前,他更是一個傳奇般的人物。
據說林家本就不是什麼大世家,林家老太爺是無父無母的孤兒,當年不過是個西北道上的一個大頭兵。之後一路積功而上,做到了百騎長的位置。
按理說,白身做到這個位置,基本上就到頭了。但好巧不巧,這就正趕上大魏的一場驚天變故:陳留之亂。
當年魏武帝駕崩,太子年幼,太後家族勢力龐大,這便是母強子弱之局。之後便是太後垂簾坐堂,外戚強勢幹政。朝綱不振,各地藩王蠢蠢欲動。
終於內亂爆發,河南道陳留王起兵作亂,大魏十三道中多有附和。西北道上秦州、成州、武州,甚至連出雲縣所在的白州等皆有響應。
陳留王自立攝政王,各方軍隊集結,打著“清君側”的旗號就要南下皇城。
而這時,遠在西北道白州,身為百騎長的林煜文忽然發難。
百騎踹營夜襲白州州府,竟然將白州知府生擒活捉。之後借白州府兵,更是將西北道一眾叛軍盡數擊潰。
說來話短,但實際上,這時候距陳留王起兵已經過了兩年。
年前陳留王已然進京,宣稱太後淫亂宮廷,弑君作亂。屠刀之下,太後一族被盡皆斬首,凡有牽連者,屠滅三族。
一月時間,整個皇城血流成河。
陳留王登基,號魏文帝。
新帝登基自然少不了冊封,林煜文也被正式升任為白州知州。另派遣忠武將軍趙巍為白州刺史,主管白府兵馬。
算盤打得好,升了林煜文的官職,卻剝了他的兵權。
不過林煜文又哪裏是那麼好對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