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是戰是和?2(1 / 2)

嗣音知道女兒的心思,便應允了,隻囑咐不許亂跑,就由他們跟著明慧大師一起走了。繼而兩人來到院內,此處果然與先頭路過的禪房不同,竟仿佛是獨門獨戶的一座院落,裏頭怪石林立、樹木參天,宛如世外桃源。

一彎清溪旁,一個年輕的僧人穿著單薄的衲衣坐在石凳之上,如今正是天寒地凍時,他這一幅裝束實在與周遭格格不入,他手裏一把刻刀,正靜靜地刻著一方玉石,神情之專注以至於對身後的動靜渾然不覺。

搖籃就在他的身邊輕輕晃悠著,上方吊了一枚竹蜻蜓,隨著搖籃的晃動輕盈地“飛舞”,遠遠就能看見一隻白嫩小手時不時地探出搖籃,仿佛要捉了那蜻蜓來玩。

嗣音本該迫不及待去看初齡,可莫名地卻停下了腳步,她疑惑地看向古曦芳,曦芳才欣然笑道:“竟是忘了告訴你,明源大師是上一代方丈最後的關門弟子,收他入門的時候還是繈褓裏的嬰兒,如今也不過十八九歲,是極年輕的。但是他十歲就開始行醫,而佛家講究論資排輩,他雖年小,卻是和方丈同輩的師叔,受眾弟子敬仰。”

“我想呢,還以為會見到和方丈一樣慈眉善目的年長師傅。”嗣音一笑,便和曦芳一起過來,她們沒有急切地上前去看初齡,而是合十施一禮,曦芳道:“明源師傅,好久不見。”

明源回過身來,見是古曦芳,微笑施禮,道一聲:“古昭儀萬安。”

“這位便是初齡公主的母親梁淑媛,皇上托本宮和梁淑媛前來接公主回宮,也感謝明源大師照護公主,這一份恩皇上會記在心裏。”古曦芳溫和含笑,側身讓了嗣音。

嗣音上前微微欠身,“多謝大師,初齡如今年幼不知事,待她來日長大,必來護國寺重謝大師救命之恩。”

“娘娘言重,公主與我佛有緣,福澤豐綿得佛祖庇佑,並非小僧的功勞。”明源謙和,身上透著不似這個年紀該有的氣質,十八九歲的青少年,本該血氣方剛得意驕傲才對。

嗣音含笑不語,又緩步上前到了搖籃邊,一見女兒不禁熱淚盈眶,那麼久不見,也不知她還認得母親不認得,她俯身下去,輕輕喚了聲“初齡”。

小初齡早在看到母親的一瞬就眉開眼笑,本欲勾了竹蜻蜓的手急急地探向母親,意在要她抱抱。嗣音難抑淚水,將女兒抱起扣入懷裏。

曦芳笑道:“丫頭好好的,你哭什麼。”

“我這是高興呢。”嗣音羞赧,對明源頷首道,“讓大師見笑了,曾一度以為再也見不到她,如今的一切宛如夢境。”

明源淺笑,合十念佛,說道:“娘娘和公主母女緣分深厚,自然不必多慮。”

此語嗣音如聽梵音,頓感心情舒暢,含淚道一聲:“我佛慈悲。”她轉而細細打量女兒,她的確又長大了一些,眼眉漸漸像她的父親,隻是……眉心竟多了一點紅痣,卻不知是疤痕還是痣。

曦芳在一邊也瞧見了,拉了初齡的小手逗她,“咱們丫頭最聰明了,這小疤痕長在這裏跟一顆美人痣似的,將來越發得好看,是不是?”

初齡似聽得懂一般,笑如春芳。

“就不多打擾大師,本宮和昭儀娘娘先告辭了,來日定再來護國寺言謝。”嗣音抱著女兒欠身,她早就發現女兒隻是被薄薄地裹了一層繈褓,同這明源一樣單薄,但是她把女兒抱在懷裏又覺得她是那麼溫暖而有力量,隻是心裏仍不免擔心,便想早些離去,馬車上都備了繈褓棉衣,要早早給她換上。

明源行禮相送,隻是三步之後便駐足,二人也不怪,抱著初齡便要走了。目送她們離去,明源捏了捏手裏的玉石,不想那一名諱尚未刻好她們就先到了,也罷,這亦是緣。他含笑望著嗣音遠去的背影,眸中卻仿佛融合了天地,隻淡淡道一聲:還會再來吧。

嗣音和曦芳出來,便著人去找淑慎,不料三個孩子已經往這裏來,淑慎臭著一張臉,很是不高興的樣子。待近了問緣故,才從泓昭口裏聽說,沒想到此淨虛非彼淨虛,那打掃大雄寶殿的和尚並不是淑慎結識的小師傅,可護國寺隻有這一個淨虛,再無第二人。

“罷了,你若和小師傅有緣分,總會再見的,我們先回宮去。”嗣音安撫她,而自己的心早飛回皇宮,多想讓彥琛看看他們康複了的女兒,他那裏一定急壞了。

淑慎懨懨地答應了,離開時回眸望了一眼,和剛才來時一樣隱約覺得眼前這一處,似曾相識。

沉浸在女兒的康複中,嗣音一時忽略了淑慎的情緒,直到回到宮裏抱著初齡去坤寧宮請安時,泓曄才趁空對她說:“皇姐滿心想帶我們去結識那位淨虛師傅,結果淨虛卻隻是個小沙彌,皇姐似乎覺得被騙了,很不高興。”

嗣音那時才發現,去時還興高采烈吵得她和古曦芳頭疼的淑慎,此刻隻靜靜地坐在一邊,連對初齡都提不起興趣,想來先頭在護國寺,她再回來時若是平素該吵著要抱初齡的,可那會兒她卻整個兒蔫了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