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鯨魚遊戲(1 / 2)

“鯨魚遊戲”是什麼?簡單來說,它仿佛就像“電子邪教”一樣在青少年們之間風靡的荒誕愚蠢的遊戲。

它的參與者大部分都是10至15歲之間的青少年,遊戲的進行基本都在各大社交平台的聊天群裏,參與遊戲的青少年進群後,群裏有固定的管理員分配給他們任務,包括淩晨四點起床、看恐怖電影、用筆在手臂上畫鯨魚等行為。

這種病態的遊戲每天都有不同的任務,這些任務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以遊戲、挑戰、賭博、嚐試之名,通過對“鯨魚遊戲”的趣味性、刺激性以及未知性和神秘性的包裝、渲染,來哄騙擁有旺盛好奇心和好勝心的青少年。

處於10至15歲的青少年恰巧正處於兒童道成年的過渡時期,這時候的他們生理和心理發展變化速度很快,他們叛逆、追求新奇、時尚,對一切新鮮事物都感到敏感和好奇,非常容易受外界的誘惑,尤其是他人對自己的影響。

同時,跟成年人相比,這個年齡段的人心智發育尚未成熟,辨別是非的能力和控製衝動的能力並未真正形成,“鯨魚遊戲”自然就利用了參與者這些獨特的心理行為特征為所欲為,這也正就有了任太義無需親身催眠孩子們就能控製他們的重要原因。

警方通過搜索以往的案底紀錄,發現“鯨魚遊戲”正是近兩年泛濫於網絡,尤其是最近越來越活躍,而掌握了遊戲群的群主,或者說遊戲的發明者,基本鎖定就是任太義。

最恐怖的是,任太義是這個遊戲的主腦,他下麵還有很多執行和傳播這套“惡劣自殘”內容的幫凶。

……

在得到了充分線索之後,警方針對相關平台數十個疑似相關的聊天群進行了處理,並且啟動了關鍵詞屏蔽,防止事態更加惡劣的發展。

同時,搜索引擎有關“鯨魚遊戲”的信息全部被清理,相關信息部落被關閉,微博也對此內容進行了屏蔽、刪除和排查,新聞媒體也將“鯨魚遊戲”的事情通知了廣大家長、學校和社會各界,很快,任太義團夥就被警方扼殺在互聯網之中,但仍不排除有漏網的聊天群和渠道沒被發現和製止。

刑偵大隊與有關部門聯手成立了強有力的行動組,此次行動代號“獵鯨”。

“獵鯨”行動啟動之後,張岱川首次召開了緊急會議,這一次,他邀請了孟忠遊催眠師團隊一同出席。

呂漫池看著秦峰搜集來的資料,十分憤怒的問道:“任太義發明這個遊戲目的何在?難道就是為了控製那些青少年、折磨他們?”

秦峰陰沉著臉將大屏幕一翻,一旁的孟忠遊他們看到屏幕上的內容,心中的怒火瞬間被點燃。

屏幕上是一些青少年自殘的照片,還有幾張是被銬上鐵鏈子的不堪畫麵,更有令人發指的行為是一些青少年身上有縫合的傷口。

“這種喪盡天良的遊戲折騰到最後,目的就是為了讓玩遊戲的青少年完全聽從群主或者管理員的命令,說白了就跟奴隸製似的,讓你完全失去了理智,被他們所掌控。”